這是一張具有諷刺味的照片,漂亮的居民樓前卻是大片的雞圈。農民上樓了,家禽不能上樓,如果稻穀、飼料、化肥、農具也上樓,那就是折騰。11月3日《新京報》不僅刊登了這樣一幅圖片,還刊登了《河北新民居工程收益多歸公村民賣糧建新房被拆》的調查。
說直接一點,建設新農村就是讓農民生活得更幸福,但事與願違,不少地方建設的「新農村」不但沒有讓農民增加幸福感,而是多了憂愁和煩惱,甚至演變成了新苦難。
如今建設新農村大多沒有按照「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個方面來。如果按照這五個方面來建設,當地政府就沒有太多的收益。本來建設新農村,當地政府都要給予一定配套的資金,現在倒好,不但不給錢,還要從這裡撈收益。一些地方在借建設新村來實施圈地大躍進。這也是當今一些地方官員逼迫農民上樓的真正原因。報導說,河北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被指違規,擬3年改造7500個村莊,將增加建設用地50多萬畝,超出掛鉤指標1.2萬畝數十倍。農民稱改造獲益沒有返還農村,返遷樓質量差而補償未兌現。山東諸城「整建制」地將一個縣的村落「消滅」,河北廊坊未獲審批就先「掛鉤」大搞撤村復耕,亂象迭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指出,和平時期大規模的村莊撤並運動「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在土地財政推動下的這場圈地大躍進如果不能得到及時遏制,必然會釀成悲劇。
事實上已經釀成不少悲劇,住著「豪宅」卻愁米下鍋的事早已出現。西安北郊麻家什字村242名農民紛紛蓋起了「豪宅」,但不少村民卻因沒有後續產業斷了生路。姚芳香住上了兩層新房,由於把錢用在建房和治病上,花光了,迫於生計,帶著輟學的孩子挖野菜。廣東英德市高塘新村的42戶農民就更是「爽死外母哭死女」。為建英德市「第一個別墅式農民新村」,村民負下160萬元的建房債。這樣的事例俯拾即是。由此可見,一些地方政府只要掠奪到農民土地就好,至於農民未來的生活和發展,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挖野菜充飢,欠一屁股的債,似乎都與他們無關。只要城市光鮮,GDP增長,有政績,他們就會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趕農民「上樓」。至於違法批地、損害了農民利益,那都不是大問題。四川簡陽市長段成武因違法批地黨內警告處分,調離市長崗位,一週之後又被任命為資陽市財政局局長(平調),其理由就是有政績。
新農村建設的旨意是為了農民和農村發展,但山東諸城的新農村建設是為了盤活農村土地——農民上樓,政府賺錢。李昌平說,如果全國都學諸城搞「新農民上樓運動」,至少可以節約村莊集體建設用地1.5億畝。如果農民「宅基地換房」,這1.5億畝土地就會落入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腰包。以每畝價值30萬計,總價值為45萬億,除去以房屋置換土地的成本,地方政府和開發商至少淨賺30萬億。正因為有如此大的誘惑,那些農民剛建的新房就得夷為平地,那些古老的鄉村、有特色的建築,也難以倖存。
「這不是糟踐東西嗎?」這是53歲的農民杜德清說的一句話,村裡的房屋多數是2000年之後新蓋的。他從2000年籌備建房,耗了整整7年心血剛裝修完畢,卻要拆除。一位老師的房還來不及裝修就被強拆,而搬進所謂「新民居工程」的新房才一年就下雨滲水,牆皮脫落。「新民居工程」搞成勞民傷財的工程,非但不能給農民帶來好處,反而給他們帶來災難。這就是陳錫文說這場讓農民上樓運動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大拆大建」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問題的疊加遲早是要爆發的。所以必須警惕這種「新農村」成農民新苦難現象的蔓延,否則,就真的要出大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警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