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歷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很顯然,「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須內外兼修。
古人歷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很顯然,「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須內外兼修。幾千年來,有個非常特殊的詞彙常掛在中國人嘴邊,那是修身最高的境界——慎獨。
「慎獨」是中國儒家創造出來的修身術,最早載於《禮記·中庸》中:「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或「慎其獨」,可通俗地解釋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道德,矢志不移地追求理想。其實說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種利誘面前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
《後漢書·楊震傳》中有個故事:王密在昌邑做縣令,為了官運亨通步步高陞,他始終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恰巧朝廷派來的新任太守楊震和王密多少有些交情。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錯過?王密立刻跑去拉攏關係,他不惜血本,竟拎著十斤黃金公然行賄,楊震憤憤地質問:「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毫不臉紅地答道:「暮夜,無知得。」意思是並非光天化日眾目睽睽,我送禮您收錢的事兒誰會知道呢?楊震既是正人君子,又是清官廉吏,他哪裡受得了這番侮辱?立刻寸步不讓地挖苦說:「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湛湛青天不可欺」,做了枉法的醜事,不但法紀難容,連上天都要報復你!楊震由此獲得「四知太守」的雅號,他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歷史的天空久久迴盪。
眾目睽睽下,道德準則釋放一種抑制力。國法當頭時,制度條律又強加一種約束力。大多數人可以「慎眾」,在眾人前中規中矩,一絲不苟。「慎獨」最能考驗人的意志和品行,倘若修身能渡過這道難關,就不失為一個真正的人。
資料記載,德國的民眾始終保持著驚人的「慎獨」精神,這從保護森林的細小舉動就能看出來。按照德國法規,刨一棵成材的林木必須在樹木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尤其禁止成片採伐。此外還規定,每採伐一棵大樹,必須在原地種植一株樹苗,從而確保森林良性循環,永遠鬱鬱蔥蔥。就是在戰爭期間那兵荒馬亂的日子裡,令人稱奇的是,儘管沒人守衛森林,德國民眾仍一如既往地遵循原來的做法,按部就班地伐老樹種幼苗……這種人文素質,與「四知太守」的情操異曲同工,足見「慎獨」於公於私的獨特魅力。
「慎獨」這個話題看似古老,卻不專屬於泛黃的歷史,它與現代人整體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
- 關鍵字搜索:
- 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