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降生於海外。為起名,妻與我苦思良久,終屬意單字"凡",取其"平凡"之意。不日,遠在北京的爺爺來信讚道:"凡"字好,有"不平凡"的內涵。彈指一揮間,孩子如今已是美國小學五年級學生了。雖說洋老師斷定他是天資聰慧、有優等生實力的孩子,但實力好像一直沒有發揮出來。除了說英語溜得跟美國人一般,電腦鍵盤輸入手疾眼快之外,其他主要學科成績均不屬上乘,中文水平更是差強人意。每天放學回來,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有時令我們夫婦這樣在紅旗下長大的人感到哭笑不得。
就說數學吧,這麼大的孩子九九口訣還記不清楚,動輒就扳手指頭。我們要求他按中國人的方式背乘法口訣,他還振振有詞地說:"想像力要比知識更重要(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你們知道這是誰說的嗎?不知道?!愛因斯坦。"
說數學得不了高分,那麼整天塗塗抹抹的藝術課總應該還過得去吧。這藝術課老師給分有一個絕招,開學第一天每個學生都是100分。如果上課遲到或者犯什麼錯誤就酌情扣分。這樣一學期下來,七扣八扣,也就剩下七八十分了。
相比之下,我們兒子體育成績還不錯,得了"優"。我們很有些疑惑,這孩子跑不快,動作也不靈敏,怎麼體育能得個好成績呢?一打聽,原來體育課評分也有講究,並不是一律按運動成績判分,而是分運動成績和體育知識兩部分,說是這樣先天身體條件不好的同學也有機會得好分。
美國學校有許多公益活動,但好在很少直接向家長要錢。上次為SOS兒童村捐款,學校要求家長在家裡做好小點心讓學生帶到學校去賣,同時還要帶上錢買別的孩子的東西,貨款最後交老師轉SOS兒童村。這種方式比直接捐款要有趣,孩子們嘗了鮮,又募到了錢。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唯一的副作用是讓孩子們小小年齡就染上商人氣息。這不,上次我兒子體育考得好,得了老師獎給的巧克力。結果讓他轉手給賣了。
美國學校的怪事還多著呢。有一天學校社會學課(類似國內的歷史課)老師打電話來,說是上課要組織學生搞project("項目"),內容是要求班上來自各國的學生將自己國家的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拿到學校來,在操場旁邊找塊地埋了。過些天再讓同年級其他班的學生來挖,模仿考古學家,研究文化的六個要素:語言、宗教、生存方式、家庭、藝術和政府。老師特意囑咐如果孩子向家長要珠寶首飾一類的貴重物品切不可給他,因為這些東西埋在地下可就糟蹋了。我正琢磨給兒子找一件什麼有特色的東西,沒想到人家胸有成竹,不聲不響隨便拿了張白紙寫上中文"蔡倫"(正好中文班這幾天正在學蔡倫造紙)二字就埋了。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沒想到引起了兒子和班上一名臺灣來的同學發生爭論。一個說這造紙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的,另一個說是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發明的。兒子從學校回來向我問個究竟,我順便對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告訴兒子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本是一家人。然後從孫中山先生領導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說起,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岸暫時處於分割狀態,到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講完了以後,考問兒子聽明白了沒有,他說:"明白了。"然後接著問:"那蔡倫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吧!"
中國人在海外,最令家長頭疼的莫過於孩子的中文學習了。週末送中文班學習,回家來練生字,一個一個的寫。我有一次看見兒子寫中文生字時寫一會兒手指就按一下桌面,非常有規律。我以為這又是美國學校的什麼怪著,一問才明白原來是玩電腦遊戲習慣了,隨時"存檔"、"確認",說是"要不然不小心會白寫了"。
寫中文難,說中國話也不那麼容易。由於限於國外的環境,孩子們說漢語時經常不知不覺地夾雜英語,而且望(英)文生義。我的兒子很長一段時間裏認為英語裡的 fall("秋天",又有"下落"的意思)就是漢語裡的"夏天",因為fall就是"下"天嘛!許多家庭要求孩子在家一律說中文,但是卻無法避免英語句式的漢語。我的孩子看《西遊記》連續劇,看到高興時就說"這是最有意思的電視劇我還沒看過的"。不僅說話不利索,而且實際生活常識也很有限。在中文班學了關於工人和農民的一課以後,我對兒子進行了口頭測試:"這一課學完了。你能告訴我工人是幹什麼的?"兒子答:"做工的人。"這還不錯,我接著問:"那農民是幹什麼的?"兒子也自信地答道:"種米飯的。"聽了這番問答,母親嘆道:"你呀就是唸書不認真,不求上進!"兒子聽了也不示弱:"我本來就不求上帝!"感情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上進"。
唉,有子在美國唸書,不亦樂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北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