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用行動來愛護地球 「世界地球日」徵簽活動(組圖)

作者:家倫  2008-04-27 22: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記者家倫臺灣桃園報導】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桃園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有義工發起徵簽活動,呼籲現場民眾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

現代由於人類工業的過度發展,已經嚴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生態,不僅造成森林丶物種的消失,也即將危害到人類自身,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除了環境的污染與溫室效應外,人類也即將面對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科技與工業的發達帶給人類書是便利的生活,卻也帶來了相應的災難,這些課題都是平時人們鮮少關注的議題,地球只有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去愛護。



地球越來越熱了

華盛頓外圍馬里蘭州 Greenbelt 的美國航太署 Goddard 空間飛行中心氣候科學家表示, 北冰洋的浮冰可能在 2013 年晚夏即消失殆盡。

美國航太署科學家 Jay Zwally 表示:「海洋浮冰急劇減少,速度比所有的預測都還要快速。我們不僅有大氣暖化的問題,同時海水暖化也加速這個問題。浮冰面積的減少,讓大家感到驚訝。這個顯著的偏差,讓我們知道也許我們已經到達極限點。」

如果不管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預估到 2050 年時,地球的平均溫度大約會上升攝氏 2 度,到時候會牽連到下面所敘述的各種變化。

(一)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轉變:因為地球暖化,會造成北半球冬季縮短,而且更濕更冷,同樣地夏季會變長,更乾更熱。現在夏天的溫度已經過高,讓人如此難耐,想像溫度還會持續升高,你能忍受嗎?

因為氣溫的上升,增加水汽的蒸發速率,影響降雨的型態,結果使得有些地區轉為乾旱,造成沙漠化的擴大。但是相反地,有些地區雨量大增,植物的分布也會大大地受到影響。

(二)海平面的上升: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冰川和格陵蘭以及南極洲上的冰山融化,會使海洋水量增加,預估在 2100 年海平面大約會升高 15 ~ 95 公分左右,海水也會淹沒低窪地區。全球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居民的生存,也會面臨威脅。

(三)影響農作物的生產:溫度的上升改變了農作物的分布和生長的狀況。此外,高緯度地區的植物種類也會產生急遽的變化,例如溫度上升攝氏 3 度,寒帶森林會減少 37%。

(四)造成動物大遷移:不同的生態系,因為氣溫分布及地域的改變,會使得大量物種隨溫度的變化而產生遷移的動作,不適應者則面臨滅絕的危機。

(五)危害人體的健康:氣候變遷及動物遷移造成一些傳染性疾病大規模的蔓延,危害人類的健康。

小北極熊「拿努」的故事

在《極地熊寶貝-拿努的歷險》宣導影片中,溫馨的描述北極熊的親情與成長故事,從小北極熊拿努的誕生開始,拿努躺在媽媽的懷中和媽媽親密的互動,跌跌撞撞的探索極地世界。但不幸的大劫難將至,拿努的家園受到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的影響,她們的家正一點一滴的融化在大海之中。五十年之內,北極的冰帽將在夏季完全的融化,而拿努與媽媽即將無家可歸。



記錄片

當人類過度開墾熱帶雨林,當汽車滿街跑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當工廠林立丶廢氣廢水造成環境污染。產生持續擴大的溫室效應讓地球溫度節節高升,全面影響北極氣候環境的變化,如果我們仍不能謙虛反省,珍惜資源丶愛護地球,將會讓更多無辜又可愛的動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這正是《極地熊寶貝-拿努的歷險》這部電影最深刻的意含與啟示,用動物的觀點,讓我們再一次正視環保的重要性。全球暖化議題,和你我息息相關。

臺灣民眾響應4.22「世界地球日」

因應地球暖化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在4.22「世界地球日」當天鼓勵中小企業機構與民眾響應節能丶減碳活動。臺灣國軍各單位配合行政院環保署為響應世界地球日,「熄燈一小時丶關電梯一小時」活動,以實際行動響應環境保護丶節約能源。

(一)將家中傳統燈泡改成省電燈泡;養成多開窗少用冷氣習慣;多走路少搭電梯。

(二)鼓勵使用太陽能:太陽能是一種無污染而且豐沛的能源,如果大眾盡量使用太陽能,可以有助於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對於降低溫室效應有直接的效果。
運用併發展其他的替代能源:可以利用水力丶風力丶生質能丶海洋能及地熱等再生能源,來逐漸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利用這種可以重複循環的再生能源,對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有很大的效果。

(三)隨著環保意識得抬頭,垃圾減量也是推廣重點。拒絕使用過度包裝產品,改變使用一次即丟習慣,自備隨身杯丶筷子丶手帕及購物袋;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等,都是自身節能減碳的好習慣。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