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南航認沽權證就給券商提供200億元的浮盈,權證創設名符其實地成了券商的"印鈔機"。2007年是券商的豐收年,而權證創設對券商的貢獻顯然功不可沒。雖然目前券商2007年的年報還未出臺,但從券商2007年的三季報裡,投資者就不難看出端倪。如中信證券三季度的淨利潤為41.55億元,但僅僅在創設招行認沽權證一項上的收益就達到10.5億元,佔三季度淨利潤的近1/4。又如海通證券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0.56億元,但據測算,其來自於招行和南航認沽權證的創設收益就達到5.21億元,佔比超25%。規模較小的宏源證券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9.46億元,而在創設招行認沽等幾個權證上的收益就為公司帶來近4億元的收入,佔比超過40%。
券商如此豐厚的盈利,足見權證創設的魅力。但問題是,券商創設權證到底賺的是誰的錢?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的認沽權證都屬於股改權證,是有關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在股改中為了達到少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目的,而派發給有關流通股股東的。這些認沽權證除了提供給市場進行投機炒作外,實際上並無任何投資價值可言。這種沒有實際價值的權證,本身不可能給券商創造利潤。因此,券商創設權證所獲得的利潤,只能是從市場上賺取,從權證投資者的身上賺取。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就在券商通過權證創設大把大把賺錢的時候,那些權證投資者卻是在大把大把地虧錢。根據去年11月下旬上交所提供的統計資料,即便在權證暴漲階段,賺錢的投資者也不到7成;若權證出現下跌行情,超過70%的投資者發生虧損。而據深交所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6月18日至7月20日中集ZYP1、五糧YGP1、華菱JTP1三隻權證平均下跌62.09%,這段期間參與交易的93.21萬個賬戶,超過70%發生虧損,虧損金額達72.71億元,每戶平均虧損1.11萬元,其中虧損最多的1個賬戶損失了1246萬元。從這裡投資者不難看出,券商的盈利,實際是建立在投資者虧損的基礎上的,券商所賺的,也就是投資者所虧損的。
不僅如此,券商對權證的創設,不僅沒有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效果,還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擴大了投資者的虧損金額。以南航JTP1為例,該權證最初上市數量為14億份,假設在沒有權證創設機制下,其權證的價格可炒到5元(在現有創設機制下的最高價位只有2.603元),那麼,在該權證最後價格歸零時,投資者的最大損失為70億元。但如今南航JTP1共計創設了約110億份,加上最初上市數量14億份,即南航JTP1的上市數量達到了124億份;由於南航JTP1創設的高峰是在去年6月底與8、9月份,當時該權證的價格多在2元以上的位置,按平均價2元計算,一旦該權證價格歸零時,則投資者的損失將達到 250億元左右,較沒有權證創設時多增加損失180億元。這多增加的損失,基本上也就是券商創設權證所獲得的利潤。
券商創設權證賺的是誰的錢?答案一清二楚。券商創設權證不僅沒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還加大了投資者的損失。如此一來,所謂券商創設權證實際上就是把投資者的利益變成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把投資者的損失也轉變為了自己的利益,權證創設完全成了擁有權證創設資格的創新類券商的盛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券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