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容易犯的五個理財錯誤

 2007-03-23 00: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藉口迴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於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係,非商學領域學習經驗者自認與「理財問題」絕緣,而「自暴自棄」「隨性」而為,一旦被迫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嘆沒有金錢處理能力。

沒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來自於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最重要的就是,別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

誤區1:理財就是賺錢

有72.9%的公眾贊同—— 「理財就是生財,讓財富增值,賺錢是第一位的」。其實,這種理解容易讓人滋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本世紀初不少理財者傾其畢生的儲蓄,投資於股票市場,而後深陷深淵,隨後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美國理財師資格鑑定委員會對個人理財的定義是:「個人理財是指如何制定合理財務資源規劃,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我國理財規劃專家認為:「個人理財的目標是要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個安心富足健康的生活體系,實現人生各階段的目標和理想,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大部分公眾不讚同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1/5的人同意這個觀點,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態。其中,年齡越小,同意這個觀點的人越多;收入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學歷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這些說明年輕人理財心態不成熟,期望能一夜致富;而學歷高、收入高的公眾認知就相對成熟。

Comments 專家點評

理財的核心目標是合理分配資產和收入,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既要考慮財富的積累,又要考慮財富的保障;既要為獲利而投資,又要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既包括投資理財,又包括生活理財。理財規劃涉及到人生目標的方方面面,構成一個理財規劃體系。因此,個人理財首先要保證滿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對剩餘財產進行合理安排,合理劃分生活開支與可投資資產。

誤區2:我只存銀行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近七成的公眾都認為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有36.90%的公眾認為把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而52.10%的公眾不同意把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這與上面的觀點基本吻合。

通過深層次分析,年齡越大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人也越多。說明年齡越大,人們的觀念趨向保守。收入越高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說明學歷高、收入高的公眾,相對而言對理財手段的關注更多一些。

70%的人認為理財就是生財,讓財富增值,賺錢是第一位

存和不存的矛盾

繼續深入下去,1/3的公眾明確承認「我現在只懂得把錢存銀行,沒有理財、投資的觀念」。而同樣有1/3的人認為:錢長期存在銀行資產也會迅速消失。在2007年1月之前,大部分的人習慣在銀行排隊交水費,轉眼一個月過去了,人們還是排隊買基金,銀行的電子屏幕上的內容從匯率兌換轉眼變成基金行情。

Comments 專家點評

是什麼產生這樣的矛盾,既相信存銀行等於金錢貶值,又不知道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渠道。 「錢長期存在銀行資產也會迅速消失」,39.50%同意這個觀點,45.20%不同意這個觀點。隨著人們對理財知識的掌握和理財信息的瞭解,這一觀點將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而也由於此,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存款只是資金存在的一種形式,還有一些效率更高的「錢生錢」之道。

誤區3:節儉生財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調查中,有48.8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有38.5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這種對立說明傳統與現代的理財觀念在發生激烈的碰撞。

調查顯示,50-55歲的公眾中,有一半以上的公眾(58.6%)同意「節儉生財,這是理財的關鍵」,且隨著年齡的增大,持有此觀點的人越多。但是,也有40%左右的公眾不同意節儉生財,50-55歲之間的人也有36.90%否定了此觀點,這些情況說明我國居民的理財觀念正在不斷更新。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

Comments 專家點評

長期以來,中國的儲蓄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就很簡單,原因是中國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壓力。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領域長期以來收取的費用居高不下,並且逐年增長。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公眾,越同意節儉生財這一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一部分公眾將繼續持有這一觀點。

很明顯,節儉是一種變相的理財,聚財。但如果因為節儉傷害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因噎廢食,節儉則變成了一種財務束縛,想想中國人的老話:開源節流。看起來,開源比節流顯得更重要。

誤區4:鄙視專業:

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

「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40.6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36.7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贊同這一觀點的越多。

「我不會完全相信理財顧問將自己的資產狀況全盤脫出」,58.80%的人同意這個觀點,有26%的公眾不同意。從年齡上分析顯示大家基本一致,收入上也區別不大,而學歷越高的公眾越謹慎。說明大部分公眾對銀行顧問的評價還持有保留態度,銀行顧問的素質、服務以及宣傳還有待提高。

為什麼有40.6%的人同意「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這個觀點?受計畫經濟時代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實際在今天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服務意識,還是欠缺的,因此當有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便另他們產生錯覺,不肯輕易相信,只有銀行顧問增強自身的素質,為公眾量身推薦理財產品,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理財市場。

Comments 專家點評

為什麼你需要一位理財師?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若能藉助專業的、熟悉理財領域的理財師,在投資理財過程予以指導,投資者更可少走彎路,及早有所收穫。這主要緣於幾個方面:

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大眾不易再以傳統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二、市場現有的理財產品,需要專業知識去瞭解、認識與選擇。普通人要通過學習知識瞭解產品,成本高且不現實,因此宜委託理財師相協。

三、資本市場變幻莫測,無太多規律可循,尤其我國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影響因素更多,通過委託具豐富經驗的理財師,有利於規避風險獲取回報。

四、經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大量資訊,但其中不少屬無效、虛假信息,僅靠個人難以甄別,此時就需理財師協助進行篩選分析,提供理財諮詢。

五、個人從事理財規劃,缺乏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委託理財師操作,在時間、精力與財富增值方面,都是划算。

誤區5:沒空理財

理財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我沒有時間與精力?

有54.50%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1/3的人同意這個觀點。分析顯示,年齡越高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低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就越多。學歷越高,年齡越低的公眾則願意為理財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Comments 專家點評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嘆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佔便宜。在相同的「時間資本」下,就看各人運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時間宰割,毫無管理能力,二十四小時的資源似乎比別人短少了許多,有人卻能「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的人,乾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時間即金錢」,尤其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時間分分秒秒的流失雖不像金錢損失到「切膚」的程度,但是,錢財失去尚可復得,時間卻是「千金喚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

要佔時間的優勢,就要積極地「憑空變出」時間來,以下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讓你輕鬆成為「時間的富人」。

盡量利用零碎時間:坐車或等待的時間拿來閱報、看書、聽空中資訊。利用電視廣告時間處理洗碗、洗衣服、拖地等家事。不要忽略一點一滴的時間,盡量利用零碎時間處理雜瑣事務。改變工作順序:例如做飯時,先洗米煮飯、煮湯、再來洗菜、炒菜,等菜上桌的同時,飯、湯也好了。稍稍改變一下工作習慣,能使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此種「時間共享」的作業方式可在工作中多方嘗試,而「研究」出最省時的順序。

批量處理,一次完成:購物前列出清單,一次買齊。拜訪客戶時,選擇地點鄰近的一併逐戶拜訪。較無時效性的事務亦以地點為標準,集中在同一天完成,以節省交通時間。

工作許可權劃分清楚,不要凡事一肩挑:學習「拒絕的藝術」,不要浪費時間做別人該做的事,同事間互相幫忙偶爾為之,不要因「能者多勞」而做爛好人。辦公室的工作各有分工,家事亦同,家庭成員都該一起分擔,上班族家庭主婦不要一肩挑。例如,先生的書房、車子;小孩的房間、玩具要求他們自己清理,家事也要分工負責,把省下的時間用來自我充實,做個「新時代主婦」。善加利用付費的代勞服務;銀行的自動轉帳服務可幫你代繳水電費、煤氣費、電話費、信用卡費、租稅定存利息轉賬等,多加利用,可省舟車勞頓與排隊等候的時間。

以自動化機器代替人力:辦公室的電話連絡可以傳真信函、電子郵件取代,一方面可節省電話追蹤的時間內容又有憑據,費用亦較省。而且傳真信、電子郵件簡明扼要,比較起電話連絡須客套寒暄才切入主題,節省許多無謂的「人力」與時間。家庭主婦亦可學習美國婦女利用機器代勞的快速做家事方法。例如使用全自動單缸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微波爐等家電用品,可比傳統人力節省超過一半的時間,十分可觀。

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具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一樣,也許具有數字觀念或本身學習商學、經濟等學科者較能觸類旁通,也較有「理財意識」,但基於金錢問題乃是人生如影隨形的事,尤其現代經濟日益發達,每個人都無法自免於個人理財責任之外。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從現今一般家庭由太太掌管財務的比例較高中似乎得到印證,但從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來看,管家的人管錢也是理所當然的「份內事」,但並不表示女性擅長理財,不然為何在理財專業人士當中,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

現代經濟帶來了「理財時代」,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書多而龐雜,許多關於理財的課程亦走下專業領域的舞臺,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勤儉儲蓄的傳統單一理財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人需求,理財工具的範疇擴展迅速。配合人生規劃,理財的功能已不限於保障安全無慮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這時,你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玩金錢遊戲」,與己無關的行為,那就證明你已落伍,該急起直追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