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政治要正確」,在電視劇市場可不然,近期大陸官方鉅資打造《貞觀長歌》與《大明王朝》二片,在政治論述上絕對正確,但上映後各界褒貶不一且收視率奇差,反倒是臺灣民視專走鄉土、家庭惡鬥的《世間路》備受熱愛,大陸觀眾口味似乎在轉變。
《貞觀長歌》和《大明王朝》不敵《武林外傳》
《貞觀長歌》與《大明王朝》二劇是目前大陸各網站文化論壇討論最多的電視劇。《貞觀長歌》導演吳子牛指出,其用八十二集歌頌該劇的目的是:「想通過電視劇讓大家回憶起這段(貞觀之治)燦爛的時期,想表現民族崛起的華章」,以時下流行政治語言看,屬建構和諧社會範疇。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則改走「反貪腐」路線,描寫明嘉靖皇帝沈迷修道,權臣弄政導致朝廷結黨鬥爭的故事,該劇導演張黎表示:「我絕對不會拍盛世皇帝、盛世朝代,我要拍皇帝戲就拍衰世,拍末世」,《大明王朝》四十六集完整呈現出明皇朝制度的山窮水盡。
此二部歷史政治大戲絕非純粹講古、談歷史,劇情背後包含著對目前現實政治生活的隱諱批判,問題是觀眾並不買帳。《貞觀長歌》以華麗場景與並借歌頌當時的太平盛世來比喻現今中國昌盛,結果自開播後觀眾罵聲不斷。
《大明王朝》的處境較好些,在《雍正王朝》編劇劉和平與《走向共和》導演張黎的超強卡司加持下,眼尖嘴叼的大陸知識份子、明史專家與評論家們,倒是對《大明》一劇頗多讚譽,但專家跟觀眾的品味層次畢竟不同檔次,該劇最高收視率僅0.41%,可謂淒慘。
同樣是古裝歷史劇,央視制播的小成本《武林外傳》卻紅透半邊天,幾位仿著大陸各省口音演員,簡單的劇情搭配現實社會流行題材,說穿了就是「瞎演」,但劇情有趣、好笑且觀眾喜歡,《武林外傳》成為央視最受歡迎電視劇,其他省市電視臺還一播再播、人氣不減。
大成本、講究歷史考據的《貞觀》與《大明》打不過瞎演的《武林外傳》,已反映出大陸觀眾收視口味正在改變,通俗、不教條、無大道理,逐漸回歸平民生活,臺灣民視制播的鄉土劇《世間路》是其中之一。
上週五北京年度政治大戲「兩會」閉幕,會後跟幾位同業去大柵欄吃涮羊肉火鍋,下午兩點一到,店內老闆、老闆娘、服務員們開始盯著央視一套《世間路》專心收視,神情比全國人大代表聽溫家寶做政府工作報告還要認真。
在場一位同業解釋該現象說,「因為幫《世間路》配普通話音的班子,跟配韓劇是同一批,許多觀眾也搞不清、聽不懂閩南話,以為是韓劇,就順著韓劇熱潮看下來!」對老闆來說,說穿了就是:「這戲好看!」
收視喜好改變,猶如政治認同出現轉變。當觀眾有五、六十個節目可以選擇時,「選票」效應已然產生,《貞觀》的太平盛世在中國只是少部分人群能享受,否則不會出現加大力度解決西部與農村問題的施政方向,《大明》的貪官誤國已是中國政治結構一部分,無須電視劇再強調一遍。
觀眾用遙控器「投票」選擇不看該二部政治大戲,意味著中共文藝政策的日益失靈,故近來中宣部、廣電總局陸續出臺諸多政策,試圖重新管制媒體言論方向,有用嗎?其結果是《武林外傳》的各省方言消失了,全是「大一統」的北京普通官話,反而少股中國文化多樣性韻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