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無際的宇宙,深藏著無數奧秘。
有人曾設想,除我們的太陽系以外,還應有第二個、第三個太陽系。可是另外的「太陽系」具體在哪裡?這個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隨著織女星周圍發現行星系,有人認為已經找到了宇宙中的第二個「太陽系」,為尋找宇宙中其他許多「太陽系」提供了例證。
宇宙中的第二個「太陽系」是怎樣發現的呢?
1983年1月,美國、荷蘭、英國三個國家成功地發射了紅外天文衛星。後來,天文學家們利用這顆衛星意外地發現天琴座主星——織女星的周圍存在類似行星的固體環。
這次發現在世界上還是頭一回。這一發現可以說是不同凡響的劃時代的發現。
織女星周圍的物質吸收了織女星的輻射熱,發射出紅外線。紅外天文衛星正是接收到了它所放射的紅外線。比較四個不同接收波段的強度便可計算出該物體的溫度為90K(約-180℃)。一般來說,恆星的溫度下限約為500K。溫度為90K,這就是說那個物體是顆行星。而且,織女星真的也有行星系的話,它便相當於外行星。這樣一個溫度的物體只能用波長為幾十微米的紅外望遠鏡方可捕獲到。
美國、荷蘭、英國合作發射的衛星是世界第一顆紅外天文衛星,主要用於探測全天的紅外源,也就是對紅外源進行登記造冊。一般紅外天文望遠鏡不能探出宇宙中的低溫物體。因為大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氣體大量吸收了來自宇宙的紅外線及地球的熱,又會釋放互相干擾的紅外線。紅外天文衛星將裝置儀器用極低溫的液態氦進行冷卻,所以才有了這次的發現。
探測表明,織女星行星系與太陽系行星一般大小。由於織女星發出的總能量是已知的,通過90K的物體的溫度便能求出織女星和該物體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可以求出該行星系的半徑。
織女星距離地球26光年,是全天第四亮星。直徑是太陽的2.5倍,質量約是太陽的3倍,表面溫度約為10000℃,比太陽的表面溫度(約6000℃)高。織女星誕生於10億年前,太陽誕生於45億年前,相比之下織女星要年輕得多。地球大致是與太陽同時誕生的,若認為織女星的行星也跟織女星同時誕生,那麼就可以視它的行星處在演化的初期階段。
依據行星形成的一般假說,當恆星產生時,在它的周圍散發著範圍為太陽系100倍的分子氣體雲環,因長期相互作用而分成若干個物質團塊,進而形成行星。
東京天文臺曾公布說,他們用射電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等地方發現「行星系的嬰兒」,也可以說是原始行星系星雲。
東京天文臺和紅外天文衛星的發現,看來可以說是行星形成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深入分析和研究這兩個不同階段,以及更正確地描寫織女星的行星象,無疑是當前世界天文學界所面臨的一大課題。
- 關鍵字搜索:
- 宇宙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