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梁祝之鄉掛牌 引爆中國五省七地爭奪戰

 2006-01-30 21: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文聯、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日前授予河南省汝南縣為「中國梁祝之鄉」,引起了同樣認為梁山伯、祝英臺故事發生在自己地盤上的浙江、江蘇、山東、安徽四省民眾不滿。

新華社報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多個省份都有民間傳說和歷史遺存,因此,關於梁祝源流之爭,多年來一直未平息過。

近年來,浙江的寧波、杭州、紹興,江蘇的宜興,山東濟寧,河南駐馬店等四省六市先後提出申報「梁祝」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二00四年,在有關部門協調下,四省六市達成共識,決定聯合申請世界遺產。

二00五年,安徽六安舒城縣也提出「梁祝申遺」,四省六地變為五省七地。

一身江南學子裝束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怎麼成了河南人?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誌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臺應是上虞人。

麻承照說,「我們有梁祝墓,有梁祝的故居,甚至當初祝英臺從上虞坐船到寧波的碼頭渡口也原樣保留著。」

他表示,二00四年,寧波市從華東師大請來專家組進行考察,確定了寧波市為梁祝故事的發源地。

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把「梁祝之鄉」的稱號授予汝南不太合適。

面對多方質問,河南省駐馬店市文聯副主席、梁祝研究會會長劉康健向媒體表示:「我們申請梁祝之鄉與大家共同申遺不矛盾,我們從未說過汝南是梁祝髮源地。」

與此同時,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白庚勝也解釋說:「中國梁祝之鄉並非判定梁祝文化發源地,授予河南汝南縣這個稱謂,授予的是其縣域保護權。凡是有梁祝遺存的地方,只要申報,都會授予保護權。」

路曉農認為,在自己國家裡爭來爭去,沒有什麼意義,梁祝傳說早已成為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文化遺產,並被演繹為電影、戲曲、小提琴曲等藝術形式走向世界。

白庚勝也表示,現在要做的是,從不同角度加強對這一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和開發,使之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

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卻未能看出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臺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臺出嫁,祝英臺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

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臺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

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墓,分列於馬莊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臺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