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許多謎,十三億人生活在一個大黑箱之中。憲法告訴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事實上,人民的一切權力屬於中共及其領導,工農處在等級社會的最下層。共產黨告訴你:它早已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最不民主的國家之一。中共即將召開的十六大也處在黑箱之中,但它的本質不是不可預測的。應該說,憑現在,憑過去,憑事實,憑邏輯,十六大的基本形相,它的軀殼和靈魂,來龍和去脈,是可知的。
中國老百姓之所以關心共產黨,是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捏在它手裡。千家萬戶對共產黨的要求,其實根本不是請求共產黨「領導好」老百姓的事,而是請求共產黨「別再領導」老百姓的事。共產黨能把自己黨內的腐敗和黑暗領導好,老百姓就謝天謝地了。
國際社會之所以關心十六大,是希望得到一個可以預測、可以打交道的成員,希望十六大後的中國不再是變幻莫測的未知數。
十六大不是替十三億中國老百姓開的,它甚至不是替六千萬共產黨員開的,它是替中共領導人開的。中共領導人需要通過十六大,拿中國的最高權力進行再分配,再確認,重新排定梁山泊好漢們的座次。
黨國最高領導的名單包括:黨的軍委主席一名,黨的總書記一名,政治局常委若干名。以上職位,按照中共黨章,除軍委主席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決定」外,其它都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十六屆中央由十六大選舉,十六大代表則由省市黨代會選為十舉。這一系列選舉,分別發生在十六大的前、中、後,可以統稱六大選舉。
中國選舉有名目道具而無實質
本來,選舉是文明的產物,比私相授受好,比父子世襲好,比買官賣官好,比宮廷政變好。好在甚麼地方?好在有民主。但中國的選舉和全世界的選舉不同。它有選舉的各種名目和道具,唯獨沒有選擇,不受民意影響,沒有民主本質。
中國允許由選民決定候選人的選舉,嚴格限制在非政權性質的「村民委員會」一級。這是樣品,專供國際友人觀賞,目的是在一黨專制的國家機器上塗抹一層「民主」的油彩。可是這層油彩跟黨和國家的選舉毫不相干。因為按照中國憲法,基層政權是鄉和鎮。村,只是鄉鎮政府管轄下的居民點,「村民委員會」不具有政權性質。所以這些油彩或者藥膏,不論真假好壞,其實沒有抹在國家機器的腳上,至多隻塗在它的靴子外面。
黨和政府的各級選舉,從鄉黨政到中央黨政,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候選人名單必須經上級領導或最高領導審查批准。甚麼地方出現了未經領導批准的候選人,甚麼地方的黨委和政府就有權宣布他們為「野心家」、「破壞選舉」、「危害國家、顛覆政府」,從而命令公安機關「依法治國」,把他們抓起來,拘留,勞改,或者判刑。這種出在候選人和當選人身上的悲劇,從農村到城市,從邊鎮到首都,所在皆有,屢見不鮮。
第二,候選人的數量也必須由領導決定。中國沒有競選,只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兩種。從七個常委候選人中「選舉」七個常委,叫「等額選舉」;從一百零十名中央委員候選人中選一百名中央委員,落選和當選的比例為十比一百,叫「差額為百分之十的差額選舉」。這不是做戲,是中國最莊嚴最神聖的政治。五十年來,凡是「民選」的大官,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個個都是這樣「選舉」出來的。等額選舉有極其明顯的優越性:保險。唯一的缺點是面目可憎,賣相不好。倘若這也可以稱為「選舉」,拜佔庭帝國的全體君臣還有哪一位不能通過「民選」產生?
文化大革命破產後,在內外上下同聲譴責下,在「主要」陣地繼續堅持等額選舉的同時,一度開放了「次要」陣地,實行差額選舉。十三大代表和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就是經由差額選舉產生的,這是中共奪取政權以來破天荒的創舉。小試鋒芒,把鄧力群「差」了下去,使鄧小平為之吃驚,陳雲為之惱怒。
差額選舉畢竟不是民主競選,候選人個個都是領導鍾意的人,你只能在領導業已審定的籠子裡得到一點小小的選擇餘地。不過,有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至少可以教訓教訓最不得人心的候選人。十三大是一九八七年的事,當時已把差額選舉引入中央委員會,如果此後十五年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再接再厲,那麼,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把差額選舉逐步引入政治局和常委會不是不可能的,總書記實行競選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惜,一九八九年以後,民主被鎮壓,選舉全面倒退。
真選舉取決於民意,因此,選舉必須大張旗鼓,候選人必須家喻戶曉,選舉結果必須在民心向背的風浪中見分曉。這是全世界選舉的共性。中國的選舉具有假選舉的鮮明特色,它是虛應故事,因此事事內定於黑箱,不得泄露天機。這次十六大選舉將如何進行,當然也是黨國絕密,老百姓不得而知。好在基本事實是無法隱瞞的:十六大選舉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中共全黨必將全力以赴加強領導。好在基本規律也是無法隱瞞的:領導和民主是蹺蹺板,領導抓得越多,留給老百姓的民主越少。因此足以斷言:十六大選舉中的民主含量,肯定不會高於中國目前一般的鄉人大和縣人大。
從這種非民意導向的「種子」中,能得到民意導向的果實嗎?
以上講的是選舉的程序。這和當選者的品質是兩碼事。我並不懷疑,在當選的十六大代表和十六屆中委中間,一定不乏憂國憂民、有膽有識的才俊和棟樑。這也是可知的。
大會小開變成數十個茶話會
中國一切名為「權力機關」的大會,從黨代表大會到人民代表大會,都從一呼百應的群眾大會和軍令如山的幹部大會脫胎演變而來,具有「一切服從黨領導」和「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基因。 這種「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了象徵代表的廣泛性,規模動不動一千人、兩千人,非常適合充當沉默的多數,更加適合齊聲共呼萬歲萬萬歲,反正誰也說不清楚民主的程序怎樣才能在這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運作。積半個多世紀之實踐,中共的開會專家找到了一種化整為零、「大會小開」的方法:把一個人山人海的「最高權力機關」,分割和改造成為權力不清不楚的幾十個茶話會。
小會不同於大會。它們的區別,不在規模,而在性質。一大到六大只有十幾個或幾十個代表,但它們是大會,它們是鐵打的,按照黨章,它們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最高」,當然比總書記高,比常委高,比政治局高,比中央委員會高,誰見了它,都必須低下頭來,接受它的質詢和審判。至於小會(全稱應為「中共第x次代表大會xx省代表團」),全黨上下沒有一個人知道這種小會的性質和職權,小會的規模即使大到幾百人,也是豆腐做的,只能代表一省一市,而任何省市,都是局部,都必須以服從為天職,服從抽象的整體,服從本來已經卸任的「上屆中央」。
「大會小開」有一種特殊的保險作用:一旦發現麻煩,立即把風波分散到一個一個茶杯裡去化解,「各個擊破」,從而確保一頭一尾兩次大會在一潭死水中勝利運作。大會可能有變幻不測的政海風雲,小會無疑是得心應手的沙盤作業。在這種大會和小會裡,領導好當,背熟台詞就行。代表也好當,洗耳恭聽就行。
權力機關應該有活的內容,有提案,有辯論,通過表決,形成決議。中國的權力機關擁有一切死的東西,唯獨缺少活的內容。代表們在「茶話會」上的發言,大會不知道,不辯論,無法形成提案,最後由大會秘書處的工作人員「酌情處理」了事。明明是百依百順的誓師會,偏偏叫它「最高權力機關」,是中國的一大發明。這些都是中國各種大會的老一套。大會的運作取決於這些老一套的細節,這些細節和這種運作是重複了千萬次的經典,都是可操作的,可控制的。十六大能跳出這種專門為專制主義服務的會議八股嗎?民主能夠救中國,也能夠救共產黨。在十六大準備階段,如果有溫馨的和風吹拂,也許預示大會真的將煥然一新,成為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的起點。可惜,直到現在,一切宣傳機器日日夜夜告誡全黨全民的,是確保十六大「萬無一失」。「萬無一失」是絕對權力的語言,意味著「最高權力機關」必須百依百順地服從領導的指揮棒,不可使領導擔驚受怕。
因此現在就可以斷言:同中國一切「代表大會」都被開成「代表小會」一樣,「十六大」也必將開成「十六小」。十六大的「大會」,只存在於開幕式和閉幕式之中,除此之外,「十六大」無影無蹤,代表們能參加的都是「十六小」,各進各的小廳,各談各的隨感,眾口一詞驚嘆成績如何輝煌形勢如何大好,同聲讚美領導的指示如何正確如何精闢,謙虛地交流在虔誠的學習中各自的領會如何深刻,慷慨地匯報散會後將如何貫徹落實。至於中共和中國面臨的嚴酷現實,令人髮指的社會不公,觸目驚心的腐敗黑暗,層出不窮的官場醜聞,在如此運作的「十六大」或者「十六小」的會議上提得出來嗎?能追究責任嗎?會形成任何有價值的決議案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如有人告訴你,如此這般運作的十六大能夠給此黨此國開闢民主的道路--你相信不相信?
十六大不會使中國成為真正共和國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要緊的問題上來:十六大能讓老百姓掌握自己的命運嗎?十六大後的中國會成為可以預測的共和國嗎?
中國身患民主缺乏症,最需要民主。「共產黨領導一切」是十三億老百姓普遍痛苦的制度性根源,也是黨內腐敗和黑暗的制度性根源。這個一黨專制的惡制度不革掉,中國好不了,共產黨也好不了。一黨專制原本是國民黨特色,共產黨當年不但用口用筆,而且用刀用槍,聲討國民黨一黨專制。但共產黨的領袖在奪到政權之後,以暴易暴,變本加厲。前有毛澤東,後有鄧小平,不以專制為恥,害得共和國沒有共和制度,公民沒有公民權利。倒是蔣經國暮年,從善如流,在臺灣毅然開放黨禁報禁,還政於民。我多麼希望十六大也能爭口氣!不過中共領導的所作所為早已自行宣布:時至二十一世紀,它對專制仍無痛改前非之意,卻有愛不忍釋之心。
立地成佛是做玫降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十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