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九一一後的外交公關:俄得中失

作者:賴洪毅  2001-11-06 01: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九一一恐怖襲擊,是美國自19世紀初受英國入侵後,第一次在本土大陸被外敵大規模襲擊。危難時見真情,美國民民眾和政治領袖均認為,各國在美國面臨空前的國家安全危機中的態度立場,是對美國敵意或友善的真誠表現。在此時搞好公關(即公共關係),建立良好的公眾形象,相當重要。

當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後,中俄兩國的反應落差鮮明。俄國通過積極明顯的反應,在與西方關係和改善在西方民眾形象方面得了高分。而中國反應低調、呆板,失去了改善在西方民眾形象的絕好機會,為日後西方反華情緒的再爆發,留下了伏筆。

先看俄國的反應。在事件發生後,總統普京是首批主動給美國總統布希打電話的首腦之一(評:此為不難)。普京稱「野蠻的恐怖行為針對的是完全無辜的民眾」,「這種非人道行為應當受到懲罰」。當全世界的美軍在事件後立刻進入戒備狀態,以防止恐怖襲擊時,俄國一反冷戰時做法,沒有命令俄軍全部進入戒備狀態,只是讓空軍進入戒備狀態(評:此為不難、但須有新的後冷戰思維的指導)。

俄國的做法,化解了不必要的緊張。在9月24日,普京宣布為美國的救難工作(評:非軍事性行動)開放領空,參加救難工作,向美國提供有關恐怖份子的情報(評:此為不難)、以及向阿富汗的反塔利班武裝提供武器。

俄國的反應,引起了美國媒體如最大報《紐約時報》的廣泛注意,大大改善了俄國在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也讓美國智囊對俄國另眼相看。為回報普京的善意,布希在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開始前一刻,把普京列入通報的親密盟友名單中。

相比之下,中國的反應開始時相當簡單、低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9月11日對九一一恐怖事件,表示震驚,宣稱中國「一貫」反對「一切恐怖主義的暴力活動」。

「一切恐怖主義」一詞彈性很大,可以包括故意殺害無辜平民的做法。還可有另一涵意。美國的一分析家也認為,開始時,中國要把支援美國反恐,與美國支援中國反對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包括反藏獨和台獨,掛鉤。中國的這種反應給人的印象是半心半意。美國媒體因而懷疑中國支援反恐的誠意。《華盛頓郵報》甚至認為中國支援美國反恐時,提出了「交換條件」,中國外交部不得不出面澄清。

在9月18日,中國提出了具體的三項反恐主張:一、支援打擊恐怖活動;二、打擊應有以明確證據,行動有明確的目的,不能傷及無辜平民;三、應發揮聯合國和安理會的作用。

當記者問到中國外交部,中國用何種方式支援反恐、美國是否應該得到安理會授權時才動武時,中國外交部又簡單重提:凡聯合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的任何行動,只要能有助於打擊恐怖主義和國際和平與穩定,都表示支援。

中國的立場雖明確,卻在美國還未出兵,就持保留態度,而且提約束條件,顯得對美支援不足、提防有餘。就正如外交部答記者問題時暗示,如果美國提交聯合國討論,中國也只好同意出兵。

在美國人看來,九一一事件等於仇人縱火燒自己家;他國的反應,相當於過路人看到火災的反應。俄國的反應,是立刻問侯,也不介意滅火隊員和車輛擋住了自家門口,並拿起水桶幫助滅火,而且支援和幫助被燒的家去抓縱火者。

中國的反應,像是看了一會才去問侯;並間接地問:如果我家失火,你會不會幫我。當旁人冷語一番後,才拿水桶滅火。在被燒的家討論去抓縱火者時,中國說:好,不過,要有百分百的證據,在抓時,也不要誤傷旁邊無辜的人。對美國人說,中國這種反應,缺乏誠意,也慢了一拍。

中國的一些所謂「原則性」的話,更似是可有可無。如,中國一直堅持美國出兵要得到聯合國的支援,但當美軍轟炸阿富汗後,中國又表示堅決支援。又如,中國要求美國軍事行動中不要傷及平民。美國一外交智囊認為,美國這次軍事出兵舉世注目,本來也準備儘可能減少誤傷,以求阿拉伯世界的諒解。提醒美國不要傷及平民,意義不大。中國這種危難時猶豫遲疑、斤斤計較、附加條件的態度,自然很難在美國民眾、媒體和領袖中樹立友善、大方、可信的形象。

(摘選自聯合早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