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血染的废墟 唐山大地震解放军虐杀灾民(组图)

 2024-07-28 16: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6

地震
唐山大地震中的废墟。(图片来源: 网上截图)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秒,突然间地动山摇。唐山发生里氏规模7.8级的大地震,百万人口的唐山顷刻间夷为平地。唐山大地震爆发的能量不亚于400颗核弹投下的威力。仅从中共官方公布的灾情估计,剧烈的摇撼至少震毁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恐怖的23秒内,至少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风雨飘摇 政治极左

地震发生时正值人们酣睡之际,距唐山不远的北京城,当时的最高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因身体极其虚弱靠催眠剂好不容易睡熟,他宽大的病床突然摇晃,吓得工作人员们扯住一张大床单的四方角罩在毛身体上方,怕有东西掉下来砸到他。过了许久,毛醒来迷迷糊糊地问:“你们拉着床单做什么呢?”工作人员如实回答:“主席,刚才地震了。”

毛泽东只说了句:“啊,地震了吗,老天要震嘛。”而据毛泽东身边秘书披露,第二天上午10点,毛在得知唐山地震灾情后,大哭不止。事实上,毛泽东在1976年春季,已经有过一次大的情绪波动,那是4月22日听到贴身服务员念给他吉林天降陨石的新闻时,毛呆滞了很长时间回不过神来。

唐山地震3天后,毛的病情恶化,吃饭说话都很吃力,病榻上他默默读完了一份震情报告。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那一天是唐山地震发生后第43天。

如上所述,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正赶上文革末期和毛泽东病重这两个峰值,中国大陆政治局面岌岌可危。面对从天而降的大灾难,当时的救援状况如何呢?

隐瞒灾情 拒绝外援

总结起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救人”并没有成为“救灾”的主要指向,灾情也没有立刻告知民众。

大地震爆发后,《人民日报》次日刊登的是新华社通稿,长长的一串标题为:《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

文章导语以十几个字的概括地震发生,而对全国各地最为关心的受灾情况,如房屋倒塌状况、死亡人数只字不提,只用一句“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语带过。全篇报导重点是:人定胜天、人与灾难作斗争、毛主席、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关怀灾区人民、将带领灾区人民大力抗灾救灾。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

就这样,唐山灾情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79年11月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才首次披露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死亡人数。会议闭幕第二天即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来自此次会议的新闻标题为《唐山地震死亡24万多人》。

《人民日报》从唐山大灾难强调“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因为那是中共标榜的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1975年下半年开始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邓小平受到批判,就是因为他在经济规划中引进太多外国技术,忽略了自力更生。

当时主管全国意识形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姚文元说:“不能拿救灾压批邓,唐山大地震才死了几十万人,有什么了不起?批邓是全国八亿人的事。”

所以毫不奇怪,《人民日版》借地震强调“自力更生”精神,说:“和其他所有自然灾害一样,地震本身是件坏事,”“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以让我们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于是,在地震发生以后,美国,英国,联合国,日本等方表示了愿意提供紧急援助和医药物资,但是中共表示拒绝国际救援。7月30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谢绝一切外援。“中国人民决心自力更生的克服困难,开展抗争救灾。”《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表示明确拒绝一切国际援助。“外国人想来中国,想给我们援助,我们堂堂的中国,用不着别人插手,用不着别人支援我们!”

解放军救援2分硬币 无视百姓痛苦呻吟

中共官方宣传表示,唐山大地震震后8小时,第一支解放军急行军就进入唐山,随后数日,14万军队陆续赶到。实际情况是,当时的通讯极度落后,军队用最简陋的工具或士兵的双手挖掘,钢筋水泥的废墟中用双手去挖,效果可想而知,简直是政治作秀。而且唐山机场的通信、雷达、气象、导航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伤员和物资的运送也滞后。

唐山大地震时,《解放军报》报导,某银行金库被埋,解放军某部一排负责挖掘。银行部门申报,地下共埋压现金91万515元零9分。解放军清理挖掘出了大部分,最后清点时,发现少了2分钱。银行方面表示误差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结帐”,完成任务了。战士们表示:“财经纪律允许有误差,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误差!”

他们摸着黑,打起手电筒筒,在砖缝里抠,在泥土里铇,终于找到了最后一枚糊满泥土的两分的钢镚儿。

用今天的眼光回顾这件事情,不难发现,在无数的生命在钢筋水泥下等待救援,以“救灾”为名出师的部队,却在为两分硬币“挑灯夜战”。这些战士为寻找两分硬币而细细抠着砖缝时,近在咫尺的地方,就有一个又一个的人在钢筋水泥下呻吟着。

唐山地震 无家可归的孤儿(16:9)
唐山大地震中无家可归的孤儿。(图片来源: 网上截图)

毛骨悚然 解放军在救援现场大开杀戒

署名“孟德”的一位自媒体作者,在一篇网文中回顾了亲历唐山大地震时的见闻,其中,披露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当时,老家唐山高家庄的孟德,于地震当天下午赶进唐山市内,一入市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公里长的尸体墙”,越往唐山市中心走,越看到“进唐山市里的路都被死尸铺满了。满眼望去,将近5~6万人的尸体遍布在路上,道边。一大片一大片的。”回忆这惨绝人寰的景象,作者评论说:“中共一直在撒谎说唐山地震死了24万人,其实是死了52万人,当地的政府部门都有记载,我当时有个亲戚在政府单位工作,告诉了我这个死亡数字。可是当时唐山才100万人啊,死了一半多的人!现在去唐山,只要有土的地方,挖下去,一定有死人骨头。”

可以想像,这突如其来的惨状,满目疮痍中正常人的神经感受已经近乎麻木,孟德的文章扒开了中共虚假宣传的外衣。他写道,当时身处唐山,不戴口罩不行,地上的尸体发热肿胀成人体的2~3倍大小,“用铁钩子捅一下尸体,都会冒尸水,那股味道离唐山30里就能闻到。”

解放军官兵也是人,孟德目睹好几个士兵捅尸体,被毒气熏倒在地死去。“很多士兵不愿意干这种事,可是被逼无奈,后面中共当官的拿枪逼着干,有个士兵说什么也不干,撂下铁钩子就走,被那个当官的给崩了。”

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中共部队在大地震现场居然开了杀戒。这些事报纸杂志绝对不会报导。所幸,人的良知使真相不会永远埋没,几十年后也会曝光于世间,突显出灾难中残酷的人性对比。老百姓自发救人,但也有人在发灾难财,还有人趁火打劫。

孟德目睹有个人从尸身上扒手表,戴了一胳膊的手表,被一个解放军士兵发现了,士兵勒令此人卸下手表离开,那人大概满脑子灌的都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以为不会把他怎么样,就没卸手表,或者是为了只留下一块表行不行和士兵吵起来。“一回身,士兵手执长枪捅过来,把那人捅个通透。”

那个情景和1989年的64屠杀有几分相似。北京市民也是想像“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军民鱼水情”,很多大学生和老百姓在6月4日凌晨“戒严”后还对中共军队抱幻想,谁知“子弟兵”们在中共令下血洗天安门广场,震惊全世界。

六四
八九六四事件中,中共部队开枪屠杀平民。(图片来源: 网上截图)

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孟德也说:“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些士兵在中共操纵下一点没有人性,要他们杀人就杀人,要他们用坦克压他们就坦克压。也只有这些没有头脑的士兵才会干这种事。”

他还披露了一件人祸,也是关于银行的。当时唐山市内银行大楼倒塌了,一些不法份子进入大楼在别人扒人、救人之际,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抢钱。场面极度混乱中,中共军队包围了银行大楼,用广播向大楼里的平民警告,无论是扒人的,还是抢劫的,赶快离开。部队示警了三次,老百姓还是没反应过来,绝大多数人还没出大楼,孟德亲睹:“8架机关枪疯狂扫射,当时就死了100多人在里面。”

这些伤亡当然不会算在中共公布的数据“24万人”里面,那么唐山大地震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成谜。海外民主人士魏京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底唐山死亡多少人,估计是中共公布数字的翻倍。他亲耳听见国家地震局长私下里告诉他父亲,地震局提前三天向中央预告了大地震,王洪文甚至下令关闭发电厂,防止火灾。无奈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局面下,中共不向下传达地震预警,理由是怕“歪曲了革命路线”、转移了“斗争大方向。”

魏京生收养的唐山震灾少女的哥哥多年后找到了失散的妹妹,告诉魏京生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他们的矿井早就停了电,升降机没电,工人全被埋在漆黑的井下,过了很久才被从废弃巷道里挖出来。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不知还有多少隐藏在逝去的岁月中?这些伤亡难道不属于天灾中的人祸吗?

魏京生评论道:“由此可见共产党的思维模式就是:人民的死活不重要,政治斗争保权力最重要。”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