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古至今,“中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逢八月十五这天,皓月当空,彩灯高悬,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月饼、赏圆月。即使是身在异乡的游子,也会在这个时刻,与远方的亲人同赏一轮明月,望月怀远。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为什么叫“中秋”呢?按照中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有三个月,分别为“孟月”、“仲月”和“季月”。秋季的第二个月就是“仲秋”,而八月十五正好在这个月的中间,所以叫“中秋”。
在《周礼》中说:“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所以,中秋节其实是源自于古代的“祭月”(拜月)习俗。
到了唐代,人们开始流行赏月宴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饮酒、作诗、拜月。到了宋代,官府才正式定下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宋代延续了唐代的风俗,过中秋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宋代散文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的热闹场景: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盛行至今。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