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还有祭祖、拜土地公、拜月娘等等传统习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其实,中秋节由来已久,早在唐朝便有中秋赏月、祭月的纪载,到了明清时代,中秋节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除了月圆人团圆,还会一起赏月、吃月饼、吃柚子,传统中秋节还有这些你想不到的四大应景习俗:祭祖、拜土地公、拜月娘、赏桂花与喝桂花酒。
中秋节应景习俗
一、祭祖
传统家庭的家中多术会摆放祖先牌位与供桌,甚至会在中秋节这日准备“三牲”、“三素”供品来祭祖。在缅怀祖先之际,亦跟祖先汇报家族近况。
此外,八月间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广东潮汕就出现了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潮汕俗谚亦云:“河溪对嘴,芋仔食到”。所以,当地农民习惯拿芋头来祭拜祖先。
二、拜土地公
众所周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都是看天地吃饭的,而中秋节恰恰处于农作秋收时节,因此过去讲求“崇敬神佛”、“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百姓自然会在这个时节祭拜作为守护万物的土地公(土地之神)。
《台湾县志》有载:“二月二日,家家具牲礼,为土地庆寿。”由此推断黄历2月2日是土地公生日,黄历8月15日(中秋节)则土地公的成道日,但另有黄历8月16日才是土地公的成道日之说。只是,为了顺应中秋时节,过去民众一般选择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地公。主要目的是感谢土地公保佑人们获得丰收,生活顺遂。
三、拜月
宋人拜月图。此画中有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建筑内有一女子双手合十,抬头仰望,似乎虔诚膜拜着。(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每逢中秋,过去的人会“拜月娘”,这亦是中秋节传统习俗之一。像云南少数民族傣族盛行在中秋之夜进行“拜月”;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会在拜月时请月姑;广东潮汕一带也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但主要是由妇女和小孩来进行。主要是因为民俗上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因此男子不能参加拜月,只能参加祭灶活动。换言之,“拜月娘”成为了妇女的专利。届时,家家户户会在香案上摆放月饼、柚子、柿子等祭物来“拜月娘”,期盼能合家平安、美满和乐。
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就描述了中秋节的祭月习俗:“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挂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邢夫人等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毡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上的大花厅上去。众人听说,就忙着在那里铺设。贾母且在嘉荫堂中吃茶少歇,说些闲话。”
不过,时代不同了。现代人可是重视赏月更胜祭月,因此原本严肃的祭祀转变成为轻松、欢乐的赏月活动。
四、赏桂花、喝桂花酒
古人将黄历8月称为“桂月”,因为此时节不仅仅是柚子的产季,同样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桂花香气怡人,富有“桂子花开,十里飘香”之美誉。至于桂花是如何跟满月的寓意彼此串联,并进一步让人们开始在中秋节进行赏桂花、喝桂花酒的习俗呢?
据悉,清朝乾隆皇帝在某一年的中秋节饮用了几杯陈年桂花酒后,十分赞赏桂花酒的美味,并提笔写下“桂花东酒”。至此往后,中秋节饮用桂花酒开始蔚然成风,成为传统中秋节的习俗之一。
随着时代演进,如今的人们在中秋节做的活动,已经跟过去传统习俗大不同了,但与家人团聚、抬头望月、吃月饼依旧是不变的习惯。
除此之外,因各地风俗不同,自然各自形成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上述的祭祖、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活动之外,中秋习俗还包括了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堆宝塔、晋江的烧塔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地,还会以灯笼来布置中秋节,一眼望去,十分热闹。
台湾亦在多年前形成了中秋节烤肉的特有习俗。之所以出现中秋烤肉之说,是因为那时恰好出现烤肉酱广告“一家烤肉万家香”,各大品牌也前后推出烤肉用具与食材,让台湾人逐渐养成在中秋节烤肉的习惯。
据悉,曾有不少外国人受访时表示,无法理解台湾人为什么过中秋节一定要烤肉,甚至惊讶原本一大片空地上,竟挤满了中秋烤肉的民众,以及台湾人居然还会烤蔬菜、吐司,直呼很特别。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