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延迟退休新政和养老金危机的真相(图)

 2024-09-14 20: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9

中国延迟退休新政和养老金危机的真相
中国延迟退休新政和养老金危机的真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十周年,养老危机步步逼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民众都在为中共政府的养老金双轨制买单。9月13日,延迟退休新政发布,那么咱们就来看看延迟退休新政和养老金的真相。

延迟退休新政目的:多交五年养老金 最多将少领取八年

咱们先看看9月13日发布的延迟退休新政的主要内容: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在政策具体实施方面:

1、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3、职工达到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养老金发放方面,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与个人实际缴费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个人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储存额等因素确定。

从上面的政策内容可以看到,当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完毕之后,1、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即民众要多缴纳五年的养老金;2、原来五十五周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之后要六十三周岁才可以领取养老金,将少领取八年养老金(退休男职工)。

这就意味着中共政府在用时间换空间,延缓养老金危机的爆发。

养老金危机爆发还有多远?

根据目前的规定,中国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其中,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根据由统计部门公布上一年度当地在岗职工的平均月工资水平纳入计算。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个人历年实际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一般来说,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下限为0.6(即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时,按60%作为缴费基数),上限为3。

缴费年限反映的是退休人员的缴费历史。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其中,个人账户储存额是指个人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累积的储存额,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和利息等。

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的,用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周期。目前,常见的计发月数有50岁退休为195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60岁退休为139个月等。

50岁退休为195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60岁退休为139个月,对应的是66.25岁、69.16岁和71.58岁,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就会发放完。

实际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是终身的,只要领取人仍然生存,就可以继续领取。当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全部发放完毕后,如果领取人仍然健在,那么领取人的养老金将完全由统筹账户(即国家财政支持的部分)来支付。

也就是说,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在达到一定的计发月数后(如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即大约11.5年或71.5岁时),如果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完毕,那么后续的养老金将会由统筹账户来支付。可是,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目前的78.6岁,政府财政要负担更多年限的养老金了。

于是,中南海里的那些吃着特供食品、享受特殊医疗、不担心车贷和房贷的决策者们,一拍脑袋:“嗨,让百姓们多交养老金,晚领取、少领取养老金就行了!”

9月初,中国民政部官网发布了《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现已超过20%。按照国际上的一般划分,继2000年中国以7%的老龄化率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从此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官方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024年2月1日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而中国60岁以上人口29697万人(2.9697亿),假设其中有1.5亿人是城镇户籍以及平均每月2000元养老金。在静态支出的情况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支撑不到20个月,何况体制内大多数退休人员的每月养老金都在一万元左右。并且,从2022年开始,每年新增至少2000万退休人口,而缴纳社保的人数却不断下降,养老金已经捉襟见肘。

上面是静态支出的假设,再看动态支出估算。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协同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10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式暨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养老金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速度很快。报告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

2035年看似遥远,其实不然。即使年纪最大的80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到2035年时还依然没超过退休年龄。

报告是在2019年发布的,紧接着在房地产危机爆发、新冠疫情和中国经济下滑等等负面因素之下,养老金耗尽累计结余的时间点很可能提前。

也就是说,基于静态支出的假设和动态支出估算,中国养老金危机在2年-10年之内就会爆发。

现在和未来的人在为中共的养老金双轨制买单

中国老百姓对养老金双轨制体系应该相当熟悉,这一制度长期以来受到了广泛的争议。现在临近2024年9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届时,历经10年的双轨制并轨过渡期结束。目前,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发放还未统一。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中共政府实行了“单位包办”的养老制度,即由各单位(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障。这导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养老待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普遍较高。

“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中共政府被迫“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不再由“单位包办”,而是逐渐纳入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体系。然而,由于基础不同,这一制度改革并未能彻底消除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的差异。

机关事业单位通常会根据职工的职级、工龄、岗位等因素确定养老金的高低,且往往接近其在职时的工资水平。

而普通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取决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这种计算方式往往导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显著低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体制内单位的养老金政策更加优惠,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对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额外的补贴。而企业职工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职工,往往因为企业经营状况等原因,养老金缴费水平较低,导致退休后的待遇较差。养老金水平可能只达到体制内人员的一半甚至更低。

此外,体制内职工的养老金通常还享有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这进一步加剧了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的差距。

养老金双轨制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特别是在收入分配方面更为明显。并且,也导致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队伍。

养老金双轨制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制度设计上的不平衡,也对经济和财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体制内养老金的高福利待遇对政府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在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退休人员数量增加,养老金支出迅速上升。这种财政负担一方面可能导致政府减少其他公共支出,影响社会整体福利;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选择通过增加税收或发债来填补养老金缺口,则可能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活力,增加政府债务负担。

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不公平不仅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分布,也影响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体制内退休人员的较高养老金待遇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但体制外人员的低养老金水平则抑制了消费增长,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内需增长。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