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拜石丢官 胆敢向宋徽宗讨砚台的书法家米芾(组图)

 2024-02-29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米芾《蜀素帖》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和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

米芾(1051~1107年),原名黻,字符章。襄阳人,世称“米襄阳”。宋代开国功臣米信五世孙,北宋著名书法家,和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也是极富盛名的画家、收藏家、文物鉴赏家。

米芾小时候非常聪明,记忆力惊人,尤其对艺术和文字兴趣浓厚。据说他6岁时,每天学的诗词高达一百首,还能过目不忘。由于米芾的母亲曾是宋神宗的乳母,神宗提拔米芾为广东浛光县尉。后来他也担任过其他职位,包括内府书画学博士、南宫员外郎等,因此有“米南宫”之称。但其个性放荡不羁,不喜受约束,“不能与世俯仰”,不愿跟从官场的惯例办事,又公然批评一些乱象,故仕途不顺。

热爱书法 善摹各体四面出锋

米芾以全身心热爱书法。所学甚广,善摹各体,最倾力于王献之、褚遂良二大家。现存王献之〈中秋帖〉,据考证即疑为米芾〈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

米芾早年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被人说是“集古字”。他自己表示是取各家所长,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创新法,四面出锋,“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在传统的中锋用笔之外,加上侧锋;在藏锋以外,还有露锋。提按顿挫自由挥洒,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

米芾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擅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尤以行、草最著名。书法风格跌宕潇洒、痛快沉着,在狂放中又力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练字非常勤奋,儿子米友仁说他:“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蜀素帖〉(局部)(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米芾传世的书迹不少,包括〈蜀素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多景楼诗册〉等。其中,〈蜀素帖〉是米芾早年力作,用笔收放自如,不拘一法。结体偏纵长倾侧,相同的字采用不同的写法,变化多端。“蜀素”是指这卷仁宗时期在四川东方织造的名贵绢,专供书写所用。当时许多书家只敢在蜀素上写少许字,一直到米芾才在蜀素上写了满满的8首诗。此作品现存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华邮政为其发行过书法邮票。

颠狂痴放 爱石成痴拜石丢官

米芾颠狂痴放,特立独行,人称“米颠”。关于他的几则轶事挺有意思。

米芾爱石成痴,时人又以“石痴”称之。有一回,他外出时偶遇一块奇石,欣喜若狂,竟绕石三日,甚至搭棚观赏,流连不舍离去。

任职无为州监军时,米芾听闻濡须河边有一“状奇丑”的巨石。当时人们以为是神仙之石,不敢乱动。他却命属下搬进衙署,“具衣冠下拜”、“呼之为兄”。口中还念念有词:“我想见石兄已经20年了,相见恨晚啊!”此事后来被传开,因为有失官方体面,米芾因此被人弹劾而丢官。

苏轼曾在扬州设宴,邀请十余位名士会饮,当时米芾也在座。酒过三巡,米芾忽然站起来问苏轼:“世人都说我颠,您以为呢?我愿听取您的意见。”没想到,苏轼竟笑着回答:“吾从众。”举座哄堂大笑。

宋徽宗曾准备好纸好墨,召米芾至瑶林殿写字,自己躲在帘后观赏。只见米芾“反系袍袖,跳跃便捷,落笔如云,龙蛇飞动”,写完后回头对着帘子大叫:“奇绝陛下!”宋徽宗很高兴,将笔墨砚台都赐给他。

还有一回,宋徽宗和蔡京谈事,召米芾前来书一大屏。米芾对砚台素有研究,写完字就抱起名砚对徽宗说:“陛下,这个砚台已经被我用过了,不可以再呈给您,送给我算了。”徽宗哈哈大笑,真的答应送他。他不管砚台上还有墨,急着抱走,溅了一身墨。

宋徽宗曾经问他:“本朝的书法名家有几个?”他回答后,又将这些书法名家批评了一通。徽宗见他狂妄自负的模样,不太高兴。遂反问:“你的字如何?”米芾道:“臣书刷字。”这个“刷”字看似粗俗,却形容得很贴切,深得用笔之法。“刷字”指笔锋如同工匠刷漆,笔力万钧,才能表现出作品强大的气势。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