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书风端正严谨 明成祖赞沈度“我朝王羲之”(图)

 2025-01-03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徐璋《松江邦彦图》之沈度像
沈度,明代书法家,各体兼擅,为明永乐至宣德初年重要的宫廷书家。图为徐璋〈松江邦彦图〉之沈度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代书法家,各体兼擅,为明永乐至宣德初年重要的宫廷书家。沈度书风清秀婉丽,被称为“馆阁体”(台阁体),盛行于明清时代,对后世影响巨大。著名的“永乐大钟”上近23万字,均为沈度所书。

明成祖赞誉“我朝王羲之”

沈度少年时刻苦力学,博涉经史。明太祖洪武年间,被举荐文学科。但因事受牵连,被流放至云南。岷王朱楩慕其才学,礼聘为幕僚,其后随都督瞿能至北京。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下令选拔书法人才。沈度以写得一手好字入朝为官,担任翰林院典籍,负责书写朝廷的文书。沈度之弟沈粲,字民望,号简庵,亦以书名。与沈度同在翰林,兄友弟恭,人称“大小学士”、“云间二沈”。沈度性敦实,侍奉双亲非常孝顺。沈粲对兄长沈度十分恭敬,凡朝廷赐予之物,即刻归兄长处理。

当时的书法名家还包括解缙、梁潜、胡广、王琏等人,但是明成祖对沈度的书法最为赏识,不管是用于朝廷,或收藏于秘府,还是颁发给属国的金版玉册,都命沈度题字。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

其后,沈度升任翰林检讨,又迁翰林修撰。沈粲亦累升翰林侍读、大理寺少卿。兄弟俩并赐织金衣,刻姓名于象牙简片之上,再涂以金粉。赠二人父母官职,返家祭告父母于墓前。

明宣宗即位之际,沈度年逾70,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累疏乞求致仕。然宣宗不允,令其留京食禄,免去朝参,有诏则入奉旨。沈度素来有痰疾,入秋经常发作。宣德九年(1434年)秋病情加重,10月病逝,享年78岁。

明初馆阁体”代表人物

沈度擅写篆、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最精,八分(编注: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亦高古浑厚。其书法宗晋唐,笔画遒美,结字俊丽,书风婉丽雍容,被称为“馆阁体”。代表作有〈四箴帖〉、〈不自弃说〉、〈归去来辞〉、〈敬斋箴〉、〈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非常推崇沈度和沈粲,认为:“文(征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沈度名重一时,由于当时以八股科举取士,天下读书人纷纷效仿其书风,故影响层面极大,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馆阁体”法度谨严,笔笔端正,清秀稳健,没有病笔,是中国书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复兴,书法家必须具有精湛的功力才写得出来。但同时因为过于精巧雅致,较少笔墨变化,而被指为“千人一面、千篇一体”,束缚了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

永乐大钟”经文由沈度所书

中国现存最大型的青铜钟,有“钟王”美誉的国宝“永乐大钟”(又称“华严钟”),堪称世界工艺史上的奇迹。铸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按照《太祖实录》中“唯功大者钟大”的规矩所铸制的。

永乐大钟高6.75米、钟口直径3.3米、重达46.5吨,是世界上最大,也是铸有最多文字的大钟。钟面上、下、内、外,总共刻有近23万字的佛教汉、梵经文一百多种,字体工整婉丽,正是出自沈度的手笔。

沈度率领北京城中诸多名士先将经文书写在宣纸上,再用朱砂反印于钟模,接着由工匠细心雕刻成凹陷的经文,然后把铜汁灌入钟模并成型,工程浩大。据说将经文写在大钟上,“一撞可抵遍唪经”,以撞钟的声音来传达美好的佛的祝语。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