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才气纵横,以诗文、书法闻名于世。图为祝允明〈诗翰〉。(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共六指,自号“枝山”、“枝指生”。祝允明才气纵横,以诗文、书法闻名于世,和唐寅、文征明、徐祯卿被誉为“吴中四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
天资聪颖 仕途不顺
祝允明家学渊源,天资聪颖,是天才型的人物。5岁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能作诗,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出类拔萃。17岁即中秀才,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人。但之后仕途不遂,参加7次会试均不第,对仕途逐渐丧失信心。
52岁时,祝允明和儿子一起进京应考,儿子登科,他依然榜上无名。直到55岁时,祝允明才杜绝了继续参加科举的念头,以举人选官,正德九年(1514年)授广东兴宁县知县。任内亲讲经学,推广礼学;提拔后进,移风易俗;又抓捕藏匿山谷中的盗匪,安靖地方有功。时人评价为“政绩可颐”。
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应天府(今南京)通判,世称“祝京兆”。但祝允明生性洒脱旷达,不满官场腐败风气,任职没多久就称病还乡。他广交宾朋,不拘小节,放浪形骸,饮酒作乐,在江南文人雅士圈中明声显赫。也和好友唐伯虎一样,离开政坛后转而寄情书法。
书法卓越 国朝第一
祝允明广泛学习古人书法,兼重各体,面貌多样。图为祝允明〈洛神赋〉。(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都是当时知名的书法家,对祝允明的影响非常大。祝允明广泛学习古人书法,兼重各体,面貌多样。他遍临魏晋、唐宋诸名家书法,得其神韵,功力深厚。
祝允明的楷书古雅严谨,师法钟繇、王羲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人。行书法“二王”、苏轼、米芾等,兼具章草的古朴。草书则师法李邕、怀素、黄庭坚、米芾等人,融会贯通,独具个人风格。晚年书风奇纵,被誉为“明代草书第一人”,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佳评。
祝允明对于书法的主张为“性”和“功”并重,以“神采”为最终的目标。所谓“性”是指人的精神,而“功”是指书写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如果写书法只有功力,而没有达到精神的境界,就没有神采,反之,如果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而缺少表达的功夫,则神采就不能显露。此二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吴门书派人数众多,以祝允明的成就最为卓越,有“国朝第一”之称。明代艺评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褒扬曰:“天下法书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
“吴中四才子”际遇各不同
所谓“吴中”,泛指江浙地区,自六朝以来,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尤其当时苏州、杭州、扬州等大城市,地灵人杰,“吴中四才子”是才华洋溢的四大代表人物。文征明、唐寅是同一年出生的,祝枝山比他们两人年长10岁,徐祯卿则比他们小9岁。
唐寅聪慧过人,16岁中秀才,28岁又得乡试第一名解元,名气最盛,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美称。祝允明自幼即显露天分,有“神童”美誉,才智超群。徐祯卿亦天性聪慧,家中虽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却无所不通,26岁高中进士。文征明则“与众不同”,他到2岁都不会说话,6岁仍站不稳,9岁还口齿不清,参加9次乡试皆落榜。
或许是上天特意安排,“吴中四才子”的仕途都不顺遂,才能致力于艺术发展,卓然成家。
唐寅受泄题案牵连,绝意仕途。祝允明不喜官场文化,潇洒辞官。文征明直到54岁时才被举荐为官,但受同僚排挤,也不适应官场争斗之风,第二年就萌生辞意,3年后获准辞官返乡。徐祯卿虽荣登进士,但其貌不扬,不得入翰林,只授与大理左寺副,后因案牵连降职,33岁即身亡。
艺术家的人品和作品是一体的展现。祝允明生性放荡不羁,生活中沉迷饮酒、纵情声色,故其书法风格肆意奔放,草书面貌变化出奇,风骨烂熳。虽将饮酒享乐美其名为文人的“附庸风雅”,实则玩世不恭。
品行敦厚笃实、勤奋努力的文征明则和祝允明完全不同。他辞官回苏州定居后寄情山水,潜心投入诗文书画长达30余年。在“吴中四才子”中的三位才子皆辞世之后,大器晚成的文征明名满天下,成为江南文坛的领袖。80多岁还能写小楷,90岁时为人书写墓志铭,未及写完就“置笔端坐而逝”,得到善终。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