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纪事本末】大历史的教训(三)(图)

网络为何被虚妄的大汉民族主义洗版?

作者:利世民  2023-02-13 08: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利世民表示,有统一的文字,但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化,这既是中华文化特色。图为中华大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利世民表示,有统一的文字,但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化,这既是中华文化特色。图为中华大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上回讲到,近代中国一直无法现代化,因为什么都只学表面;还有一些包袱抛掉不了。但究竟所谓抛掉不了的包袱是什么?为什么抛不下?但首先要问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中国?”

这个问题其实不易回答。假如说中国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那些在海外的华人,难道就不是中国人?明显这不是当中统治的中共希望大家有的想法。

若从历史和文化去定义中国,那就更麻烦了。虽然这是中共想营造“伟大民族复兴”理论,要将全世界的华语文化圈困绑在一起,以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英语文化和经济圈。这也是中共所谓的重夺语话权。

偏偏在这个时候,总理李显龙在去年新加坡国庆时刻意提到,新加坡人已经“落地生根”,有自己的身份意识认同。这句话明显是冲着那想称霸亚太的中共而讲,但也是要来维系新加坡人。

民族身份认同,是现代的概念;但我们身处的廿一世纪,已经是后现代的世界。后现代是什么?很多人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就正如在一、二百年前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人,其实也说不出工业革命和现代化是什么一回事。但我可以大胆讲,过去百多年,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观念,其实是很虚浮的过程。

政治学的教科书,大多都会说民族国家始于1648年的《威斯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简而言之就是当时的欧洲诸国,经历过多年混战,决定确立不同的领土,希望最终可以避免征战连年。但结果在往后的日子,战争更多,规模亦更大;一直要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欧才出现仿佛是永远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再一次确认了民族自决的观念,但同时也有不少由民族主义所带来的种族冲突,尤其是在亚洲、非洲。

1983年出版的《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作者安德逊(Benedict Anderson)提出,民族国家兴起,原因是文字资本主义(Print Capitalism);报章杂志和小说等,令本来素未谋面的人,都可以有“同气连枝”的想像。换句话说,民族国家既是想像的共同体,也是语言的共同体。例如在路易十四之前,只有波旁王朝(The House of Bourbon)而没有法国这个概念;路易十四统治的时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威斯伐利亚和约》之后,巴黎语才成为了我们今日所认识的法语,波旁王朝亦成为法国。

过去的四百多年,是几大语言演变和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历程;最先是西班牙语,然后是法语,最后才是英语。华语也有影响力,但相对上比较局限。其实在推翻大清帝制后,新文化运动最主要元素之一,就是透过华语的现代化,加强华语的影响力,也就是白话文运动。

漫长的历史中,华语和中文,语言和文字,一直有严重落差。说得出来的内容,未必能完全以文字纪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这篇文章和语音版的分别。在十九世纪发明留声机之前,口耳相传的资讯有限,主导了上流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文字,长期都是以古体汉语为基础。甚至乎至今仍然有一派想法认为,文字必须彷古才算是优雅;这也是新文化运动最极力要打破的想法。所以当时有一派主张,要将华语完全去汉字化,改以罗马拼音系统取代;过渡期的产物,就是简化字。

环顾四周,日本和韩国都曾受到汉字文化的影响,但在现代化过程中,摆脱汉字而走向以拼音系统取代。但经历过近一世纪反反复复的各种实验,华语要摆脱汉字,似乎也不可行。至今,华语世界仍然有语文割裂的情况,文字不能“我手写我心”;至少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就已经有粤、闽、吴、湘、赣、客等六大语系,统统都是讲得出口,却不能以文字作为传递纪录。

有统一的文字,但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化,这既是中华文化特色,甚至发展出一种独殊的多重身份认同。但大一统的观念下,却刻意要透过文化工程,再进一步统一语言,灭绝地方的文化。我甚至会说,正是这种大一统的观念,造就了像中共的统治模式;换了另一个意识形态旗帜,最终也会演变成一个高压的极权统治。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可以透过声音和影像,直接沟通,突破了文字的限制;这也是为何在官方控制的墙内互联网,除了官话以外,其他各种语言都被算法刻意压抑,为的就是避免出现各种文化体系的“伟大复兴”。

中共官方和喉舌宣传工具,近年出尽全力吹奏那虚幻的“大汉族主义”,最低俗的莫过于在网络上宣扬什么汉服,汉礼之类。但这些虚构的所谓传统,既非古代的上流社会文化和价值,亦与现代人的共同生活经历有严重落差。结果这场只有极少数的新民族主义狂热份子才感兴趣的玩意,在其他人眼中,可笑亦可悲。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若然想昂首阔步地进入廿一世纪,我有个建议:“懂中文以外,也掌握英语,并且要继续孕育自己的母语。”曾几何时,香港主张的两文三语,代表了现代社会的现实;所谓中华文化若然能够真正走进现代,其实就是香港般的模样。

中共政权经常说要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结果却将唯一能代表现代中华文化的城市摧毁;吹捧不伦不类的伪传统,更教人忾然叹息。小粉红和蓝朋友所认识的中国历史,只有片面地幻想自己的祖宗被欺凌,终日陶醉于被迫害妄想之中,期待船坚炮利的一日可以吐气扬眉,光宗耀祖,他们却没有了解到,自古以来对多元中华文化最无情的践踏,就是出于他们最崇拜的强权。

利世民
追踪作者: https://www.linktr.ee/unsubject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