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身体症况可以检视自己是否“湿气”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按: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杨淑媚提醒,有些生活习惯容易造成身体“湿气”重,可以借由身体湿气检测表来了解自己是否“湿气”很重。
哪一些症状代表你湿气很重?
身体湿气检测表。(图片来源:幸福文化出版社提供资料/看中国制表)
1、全身无力
常有人觉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劲,头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觉,两条腿也好像绑了铅条,上下楼梯都很困难。
这些症状和湿的关连很大,因为“湿性重着”,湿的特性会让人觉得很有沉重的感觉,如果身体湿气重,那可能是脾被湿给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发人体的清阳,一旦被湿困住了,清阳不升,人体就会产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觉。有的人觉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却总是睡不饱,甚至愈睡愈累,这也是身体湿气太重的缘故,湿容易让人觉得困倦,睡更久反而会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紧紧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个浑身湿透似的那么难受。
2、肥胖,易胖体质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体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变大了,平时饮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没有吃很多,体重却一直上升,甚至感觉连喝水都会胖。其实身体大约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时候体重的增加并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谢出了问题,一旦水液的代谢出现问题,轻则造成体重增加,重则会形成水肿。
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这里所指的“痰湿”更广泛,包括痰、水、组织液,还包括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过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导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湿中阻”,使血液运行速度减慢而造成,所以这种体质就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病。
中医认为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这三个脏腑最有关系,其中脾的运化水湿出了问题,就会造成肥胖。人体内脾主运化水湿,是津液代谢的枢纽,一旦脾虚不运化,就会产生痰湿,因此,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3、两腿很重,小腿肿胀感
常常有人会觉得自已的两条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无比,但是按下去又没有水肿的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把毛巾弄湿挂起来,过了几个小时,毛巾的上半部已经干了,但是下半部却还是湿的,这就是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在中医来讲就是“湿性趋下”的意思,人体也像毛巾一样,当身体湿气偏重时,白天站久了,水湿会往下,就会觉得两条腿很累、很重。
那如果是晚上,我们躺平睡觉,一到早上起床时,如果觉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湿在作怪,因为我们躺平的时候身体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两条腿,所以湿气重的人,才会一早睡醒就腰酸。
若心脏、肾脏及其他检查都正常,却常常在下午过后水肿是什么原因?一种可能是特发性(体质性)水肿,多发生在比较容易紧张的女性,下肢水肿早上不明显,下午或晚上严重,上下午体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这时需限制盐分及水分的摄取,穿弹性袜、常运动、抬高下肢,则可改善水肿情况。另一种是长时间坐或站立,例如长时间坐办公桌,血液循环不良,体液较易滞留在下肢,造成水肿。
中医怎么看水肿?水肿与中医的肺、脾、肾三个脏腑最有关系。脾不仅可以运化水谷精微,也可以运化水液,把水液运输到身体各处,供人体使用,也可以转输到肺和肾,再进一步排出体外。肺主通调水道,通调是输通、调节的意思,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输通和调节的作用。肾气的蒸腾和气化作用可主导水液的代谢运输,人体多余的水,可借由肾化为尿液排除体外,肾这方面的功能与西医泌尿系统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肿在中医看来有可能是肺脾或肾的脏腑功能失常,需进一步辨证治疗。
4、口水多,不口渴
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种液体,这包括泪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较黏稠的口水),这五液分别由肝、心、脾、肺、肾五脏来控管。五脏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虚,湿邪过盛,就容易出现口水过多的现象,这时只要调理好脾的功能,让脾可以好好运化水湿,就可以改善口水过多的问题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会有不喜欢喝水的现象,这类湿气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较少,比较不容易觉得口渴。
5、痰多
有些人长期咳嗽有痰,被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实痰多是和本身的体质有关系的,所以有时单纯使用止咳化痰药效果不佳,如果单纯使用化痰药无法解决慢性咳痰,就必须调理身体的痰湿状况,才能获得根本解决,这时就必须调理脾胃功能了。
为什么痰湿和脾有关系呢?因为在中医的认知里,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从肺来着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须从脾来下手了。唯有调理脾胃,健脾祛湿,才有办法搞定棘手的咳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现是咳嗽,他们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难痊愈。追溯起来,大都有抽烟的病史,年轻的时候喜欢抽烟,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烟时不觉得会怎样,只是时间一久,几年后才知道,抽烟其实对气管及肺部的伤害很大。COPD的病人长期咳喘,严重者一走动就喘,有的人必须依赖氧气来辅助呼吸。为避免呼吸道的伤害,吸烟者及早戒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6、大便粘马桶
每个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较软、不成形,甚至会很粘,容易粘马桶。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厕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疾病也就离你不远了。中医的脾与消化功能有关,脾虚造成运化水谷的功能下降,这时水湿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较湿,排便就会较软,较不成形,甚至会粘马桶。另外,由于脾的运化水谷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变差,就算吃很少东西肚子也容易胀。
7、湿疹
湿疹发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明确,它与皮肤过敏和遗传有关。有少部分的人对奶类制品会过敏,也有人对羽毛、灰尘等物质敏感而引发湿疹。
湿疹初起容易侵犯头颈部及肘关节皮肤皱折处,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疱为主,针尖到粟米大小。湿疹搔抓破皮,形成点状的糜烂,渗出液体,干燥后皮肤变成黄色的结痂斑片,若不治疗容易反复发作,范围亦会逐渐扩大。
湿疹在中医与“脾”这个脏腑最有关系,由于脾主运化,脾可运化水谷亦可运化水液,一旦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肤上就可能有湿疹的产生。夏季气候炎热、暑气重,容易形成湿热环境,当体内的湿气过多,无法排出体外,湿热蒸于皮肤之间,就形成了湿疹,所以夏季是好发的季节。
8、妇女白带多
由于阴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润,所以有白带的产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带量不多,质清无色无味,唯独在排卵期或月经来潮前量会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带,其质、量、颜色及气味会有所变化,多数患者会感到底裤湿湿,且有分泌物以及不干爽之感,白带的颜色或白或黄,呈水或黏稠状,或有腥臭味,有时也会伴随着外阴部搔痒的症状。民间有一句俗话:“十女九带。”这说明了白带常见于妇女,也颇受其困扰。
根据白带的颜色或品质可推测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状白带有可能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豆腐渣样白带通常是霉菌阴道炎,而成黄白色黏稠奶酪状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黄色白带有带脓则有可能是细菌感染,白带带红色在排除月经即将来潮的可能性之后,则必须怀疑是否为恶性肿瘤。因此若有白带不正常的现象,最好还是至妇产科寻求诊治。
白带与中医的“湿”是最有关系的,中医的理论认为湿流下焦,影响带脉(中医的经脉,通常与妇女疾病有关),而致带下。中医的“湿”有缠绵不易去除的特质,导致白带在治疗上无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病患必须有恒心,并且设法改善体质因素,才可获得疗效。
湿气重者容易疲劳倦怠。(图片来源:Adobe Stock)
9、健康检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问题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大多数的人是接受抽血检验后,才知道自己血中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于正常标准。
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绝对的关系,还会引起继发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胆固醇正常值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医院或检验所的数值会有些微的差异,这是因为每家医院用的试剂不同,如果数值在该家医院的标准值内,就没问题了。其实,人体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摄取过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胆固醇食物,或营养不均衡,都会让血脂无法正常的代谢或排出。此外,高血压、肥胖、嗜烟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遗传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险群。
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积在肝脏,造成肝脏无法正常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会容易疲劳倦怠。
古代中医并没有“高脂血症”的名称,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看法属于“痰湿”的范围,认为是不正常的代谢产物没有正常排出,囤积在身体,造成身体的负担。
10、舌苔厚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中医会借由舌诊的判读来观察身体的状态,舌苔指的是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垢,一般来说会是一层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变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体的湿气很重。
丰隆穴。(图片来源:幸福文化出版社提供)
医师推荐除湿穴道
自我按摩穴道帮助除湿
除湿穴道介绍:丰隆穴
•穴位找法:位于膝盖外侧与脚外踝连线正中间点处。
•治疗功效:健脾化湿、促进代谢,纾解肠胃胀气、打嗝。
本文由幸福文化出版社授权刊载,摘自《饮食决定去湿力:去湿中药茶汤,补脾不生病》,作者:杨淑媚(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蔡昆道。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