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古代胎教之道(图)

 2016-06-19 2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周室三母。(网络图片)

胎教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古人重视胎教​

《大戴礼记·保傅》: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缊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其律。太宰曰:滋味上某。”

古人重视胎教,胎教之道,要写在玉板上,藏在金制的藏书匮,放置在宗庙,以为后世所戒。青史氏记载:王后怀孕七个月以后,来到宴室,太史持铜在她的左面,太宰持斗在她的右面,诸官皆按官职侍立门内。王后要听声音不是礼乐,太史就抚乐称“不习”,所要求的滋味不是正味的,太宰就倚斗说:不敢用来侍奉太子。

刘向《列女传》记载周氏三母,大姜、大任(太任)、大姒。周文王之母大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文王母知肖化

“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以前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身体没有变化,小便的时候在厕所里生下文王,没有添加任何痛苦。太王说:“我们家族将有兴起的人,这个人就是姬昌吧!”姬昌,这就是周文王。文王不让母亲增添忧虑,无需保傅多操心思,未让师长感到烦扰,事奉父王不让他生气,对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很友爱,对两个儿子大蔡和小蔡很慈惠,为自己的妻子大姒做出榜样,与同宗的兄弟也很亲近。

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导他,教他就就能认识百,最终成为周室的宗族人物。君子称称大任会胎教。古代的妇人怀孕以后,睡觉时就不能侧着身子,座席不靠边,不用一只脚站立,不吃有异味的东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色彩,耳朵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夜晚让乐官吟诵诗歌,讲述正人君子的事迹。这样生下的儿子必定相貌端庄,才智和品德都出类拔萃。

所以妊娠之时,母亲一定要小心所感受的事物。感受到善的就是善的,感受到恶的就是恶的。人生来而似万物的原因,就是母亲感知于物,所以形貌、声音象它。肖化的意思是古人谓胎儿在母体中受母亲的意念而转化。文王的母亲可以说是知道肖化的道理了。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颇多。如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贾谊的《新书·胎教》、《医心方·求子》,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养胎》一书中记有“调心神,和惰性,节嗜欲,庶事清静”,并阐明了逐月养胎法。

責任编辑: 李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