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身影与步履,在这旭日初升,高广的林木筛下缕缕阳光的晨间,踏进这一座破山寺。一路上绿竹夹径,蜿蜒的把人引向一片幽静的浓林密花中,此时能隐约的窥见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其间。翠绿的山峦焕发着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鸟儿们喜悦不已,不停的飞鸣欢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来。这时的诗人不由自主的驻足谛听,顿时感到大自然和人世间所有其它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那几声悠扬的梵音钟磬,渗入自然的时空,悄然的展现这祥和恬静的空门禅悦的奥妙!
佛教认为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精神上是极为纯净怡悦的。这首朴实写景的抒情律诗,有着意在言外的深长寓意,在悠游中写体会,在闲适里谈意趣,领略到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让人顿时兴起遁世归隐的情怀。
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贯穿着中华儿女的一切生活习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理所当然的,我就认为人具备着与自然界的一切融会沟通的本能。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才能显真性,也才能不自觉的去除物欲。当你放下世俗的一切,与自然接触、跟自然亲近,无形中,你的心灵就被他净化了,久而久之,你会拥有一颗空旷的、四通八达、没有挂碍的心,就能立即融入广袤空辽的天地里与其合一,如此一来,心境自然沉寂平和,七情消弭,六欲不入,山光与潭影自然和你沟通融会。因潭影的澄照,使你没有了人心;同时你也就知晓,鸟儿喜爱山林的真性情,因山光的触动而欢悦鸣唱的自然流露。
所有的一切都在自然中产生,所有的变化都在自然里孕育,此时“我”的概念也逐渐退隐混融其中而浑然不觉。其实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莫不相互依存,彼此相辅相成的。那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心向往之,只可惜步入科技时代,几乎人人都在忙碌、盲目与茫然中高度物质化,心灵与万物的契合已是求之不可得了。每个人自觉不自觉的让欲望筑起了藩篱,让贪念竖起了围墙,隔开心灵与自然的沟通,阻断心灵与自然的接触,人为的制造了心灵的囹圄,禁锢了本性的彰显,于是乎放弃了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本能!
如果你有心,或够幸运的话,还有个机会,请加入佛法修炼的行列,让法理洗涤你的心灵,荡尽尘垢。果能如此,那宁静的心田,澄澈的心境,自然呈现山光悦鸟性的空灵,潭影空人心的淳朴。不用特意去山林驻足,不必刻意到田野去追寻,心中自有超逸的山光,性灵就有澄明的潭影,那时再回头审视从前的种种,你会感觉恍如置身在遥远的彼岸,清冷的谛视着我们一向翻滚其间,充满是非对立、华丽喧嚷的烟火人间,是如此的不堪回首,是这样的污浊不洁,此时你就会知道自己是何其有福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读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