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如今发烧于神州大地,我也难以抵御其诱惑,在新浪注册了“围脖”,并通过它找到了许多老朋友,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包括《中国青年报》青年评论员曹林。
11月10日,曹林发一围脖:“估计这是假新闻,如果是真的,那就越来越瞎搞了:重庆晚报,记者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为防房价大幅上涨,有关部委正着手制定相关办法。据该办法,价格主管部门将可对房价进行直接行政调控。该办法核心内容包括:当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经省政府同意,省级物价部门有权直接出手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
我立即跟评:“不像是假新闻啊,今天财经网也报道了”,并给了他链接。《财经网》引述的是《证券时报》的报道,应该不是假新闻。如果是真事,那发烧热度不亚于微博的中国房产调控,就确如曹林所言,是“越来越瞎搞了”。
今年“十·一”前后,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产调控措施,包括限购令、限外令(即外地人不得在本地买房),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调“组合拳”;后来又有传言说,为了打压房价,有关部门还在考虑开征房产税;如今,物价部门也要掺和进来,直接出手限制房价了。从限购、限外,到征税,再到限价,看来有关部门真的打算“动真格”了,但不知这些衙门是真的糊涂,还是假装糊涂,因为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限价房(网上戏称为“政府定价房”)是否有退回计划经济之嫌,这里暂且不谈,问题在于,用“直接”的行政限价手段管制房价是否有效?是否真的能够控制住本属市场供需升降范畴内的房价?中国高房价背后的动力是高需求,政府不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开发商增加商品房供给,又不大规模兴建廉租房以降低民众对商品房的需求,反而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压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岂非推高需求?
再深究一层,中国高房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天价土地出让金,政府不去降低地价,却让物价局限制商品房的市场价,岂非舍本逐末?
至于据称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房产税,更是荒唐,如果需求不降,供给不增,加税的后果便如限价一样,最终只会进一步提升房价。政府已经通过土地转让金、契税、物业增值税等等税费挣得盆满钵满,如今又要在讨论不公开、决策无公决的情况下再次推出一项新税种,岂非与民争利?
新浪微博上反对开征房产税的意见也很多。还是那个曹林,在其微博上这样写道:“一个奋斗了一辈子的人好不容易改善了自己的住房,举全家之力将30平方米的房子换成了100平方米,政府已经通过天价土地出让金从他身上捞了一笔,再以房产税捞他一笔,那么毫无疑问,这种税就是恶税。”
政府直接出手用行政手段限制商品房的市场价,对此选择,一位中国经济学家有个著名的比喻:如果说房价如一池水中之皮球、政府行政干预如硬往水中压球之手,那么只要球不撒气,结果肯定就是手松球弹,而且压力越大,弹得越高,除非政府抽干池中之水——即废除市场经济。
当然,市场经济也有人道与非人道之别。人道市场经济,又称“福利资本主义”,绝对不是一个任由价格规律肆虐、任由“富人楼百套、穷人宿大街”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市场经济中,房屋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居住的功能属性,二是买卖的商品属性,人道市场经济中的政府,通常是尊重房屋的这两种属性,对商品房和福利房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一方面兴建廉租房,让低收入阶层租住政府补贴租金的福利房;另一方面对商品房价格的升降基本上“无为而治”,最多以利率升降来间接干预,或用其它经济杠杆促使商业银行“限贷”,从而间接调控房价,而绝对不会采取“限购”、“限外”、“限价”等直接压低房价的行政干预手段,一言以蔽之,福利房归政府管理,商品房归市场调节。
面对天价楼市,中国政府是否就无能为力呢?非也;但其房调措施不应该是用“看得见的手”去商品房市场限购、限外、征税、限价,而是应该把“看得见的手”伸向商品房买卖市场之外那些最需要出“手”的领域,而且要多“手”出击:一“手”大幅压低土地出让金,一“手”全力打击不法开发商,一“手”善用利率等宏观调控措施,一“手”大力兴建廉租房。
注意,我上面说的是廉租房,而不是廉卖房(即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中国的经济适用房自实行以来弊病甚多,实际上形成了两块价格相差很大的市场,就像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价格双轨制,为腐败的盛行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所以,中国经常传出经济适用房房主开着宝马车出入、某某高官的老婆怀揣几套经济适用房钥匙的故事,而廉租房就不同,即使审核租户资格的过程不公正、不透明,富豪、贪官或其亲友也不太可能花自己的钱,租几套永远不太可能获得产权的廉租房。
中国自从实行房改以来,决策者一直在不同利益集团的方向截然不同的呼吁声中心情纠结、行动彷徨:打压房价吧,不仅有房阶层叫苦连天,而且房价大跌也会拖累经济;不打压房价吧,不仅无房阶层呼天喊地,而且中国可能会因为“居者无其屋”造成社会动荡,对决策者来说,似乎中国楼市的问题就是一个死结。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中国政府参考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做法,根据房屋的两种属性,把房屋分成商品产权房和福利租赁房两大块,采取不同的手段去调控,一方面“房主拥其屋”,另一方面“房客租其屋”,也许决策者就能走出中国楼市的怪圈。
此文正要收笔之时,我又看到了凤凰卫视11月11日财经节目的最新报道:为了对抗通货膨胀,重庆中产阶层纷纷买房保值;浙江二、三线城市规定凭票买房,导致一张购房券已经炒到五十万元人民币。
这条消息不仅凸现了中国人购房需求的强劲,而且验证了“限购”、“限价”等行政房调手段的无效:如果需求不降,限制措施(购房券)本身也会成为“紧俏商品”!
我把这一消息发到了微博上。不久,便收到了一位博友的带着四个感叹号的跟评:“额,抓紧买房,刷爆所有信用卡也要买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越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