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叶檀:房地产贷款政策被误读?

 2010-07-13 14:2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房地产市场处于胶着期,房地产政策同样处于胶着期。房地产政策传闻,使得市场一天一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部主任秦虹澄清,“第三套房不放贷及没有社保人员限购政策可能退出”的消息纯属误读。7月12号地产股的大涨,靠的就是三套房放贷的强心针,难道市场真的误读了房地产的未来?

市场很理性。就是秦虹主任不澄清,三套房贷款放松也是现实。据媒体报道,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各银行悄然改变此前“原则上暂停发放”的做法,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以杭州为例,前不久一些银行出台了三套房贷款细则。其中,对于第三套房,银行大多要求首付5.5成,利率以基准为基础上浮15%-20%。而上海对于二套房贷认定也开始“适度宽松”,在实际操作中以“认贷”,而不是三部委明确规定的“认房”作为认定标准。

为什么大家认定房地产政策会略有放松?无非是因为有前车之鉴。2008年房地产调控成效斐然,不料2008年爆发的金融风暴,使得紧缩变成了刺激,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价格井喷奇观。以往的数次调控无不无疾而终。这说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内需,银行的利润与房地产贷款紧密相联。

如今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台在即,到目前为止的预测是,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略有下降是大趋势,一些企业已经为了资源产品的下挫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这些企业的游说能力不容小覤。并且,上半年上市银行如愿在资本市场融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又有实力开始大手大脚对外贷款寻求下半年的业绩了。这就是所谓的银行吃饭行情。

目前中国经济虽然不至于大落,但领先指标等显示有微落的趋势,加上银行放松贷款、房产税只听雷声不见雨点,大家抓紧机会享受房地产上市公司短期反弹的成果,在投机市场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逻辑。

房地产市场的胶着同样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艰难。虽然有关方面试图将民间资金引入实体经济领域,但高高在上的行业壁垒、模糊不清的产权机制与奖励投机者的错误激励机制,无不促使资金进入投资领域。不要说民间资金,就是央企的一多半也大踏步进入房地产市场,而地方政府除了投融资平台之外,最积极的就是成立产业基金,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如此一来,还有多少资金愿意留在实体领域打拼?

事实上,银行的投资性住房的个贷按揭,从来都是各行争夺的优质资产,是贷款中的香饽饽。当然,银行也清楚一旦房地产市场真正转入熊市,房地产资产可能大幅折价。但机构对未来的风险总是漠然,对现实的收益总是不能做到无动于衷。看着其他银行通过房贷获得业绩,那些在资本市场补充了资金、那些存贷比还有空间的总是心痒难熬。目前房地产信贷被控制,是监管层强大压力下的不得不然,一旦压力稍有放松,反弹的动力将十分惊人,下半年的信贷20%流入房地产,就可能达到8000亿元之巨。

表面上,银行给自己提供了金色的安全降落伞,对于第三套房,银行大多要求首付5.5成,利率以基准为基础上浮15%-20%。杠杆比率只有一倍,利率上浮,既安全又能赢利,何乐而不为?所有阻止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领域扩张的,恐怕会被贴上反市场的标签。之所以如此低的杠杆、如此高的利率,仍然可能让房地产价格反弹,只能说明,目前一些企业与个别人手中积压的资金太大,从农产品、房租可以看出,未来隐性通胀压力在增加。这是房地产价格反弹的温床。

银行放松二、三套房信贷的本质是,银行是否应该支持投资性购房,银行是否应该开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赢利之道。如果银行无法跳出目前的融资——放贷、扩张——再融资的恶性循环,不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难以见成效,就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也难以收效。

市场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误读,源于其本身的暧昧不清。出于理智的考虑,我们愿意相信,中国此次房地产调控不可能出现大幅逆转。

注:此文刚写完,看到住建部与银监会坚持国十条的表态。

来源: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