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指出,政策导向未明朗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三十年来从来未有的大考验。
金融危机前五年,中国经济年均高速增长超过10%,主要得益于三大力量:人口红利、楼市红利和出口红利。但赵晓认为,这三大动力正在衰减或者丧失,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三十年未见之大变局。
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出路在于依靠城市化,但城市化的内涵已经不止于依靠房地产来拉动GDP,而是真正让农民进城。必须将房地产的调控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始。
高增长难以持续
赵晓认为,从近几个月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已有下滑的趋势。例如,6月份PMI中购进价格指数(亦称采购经理指数)为51.3%,比上月回落7.6个百分点,此指数最近两月连续大幅回落,显示出经济下滑压力明显。出口增长很难维持1-5月份的强劲态势。名义和实际出口季度环比增速已经由2009年底的水平明显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赵晓认为,过去使中国经济发展的三碗便宜饭已经不在。
一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泡沫破灭、市场萧条从而导致中国出口狂跌,今后一段时间即便恢复性反弹,也很难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二是人口红利步入尾声,中国已进入初步老龄化的时期,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成为过去。相比于越南等地,中国的劳动力已越来越谈不上“价廉物美”。目前,90年后新劳工已开始登台亮相,但其工作态度远不及60、70年代的人,甚至比不上80后。富士康近期为何事故频出,赵晓认为是因为90年代人群承受压力的能力远逊上几辈人。
第三,过去这些年房地产行业犹如鸦片,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成为经济的强力驱动,几令中国人疯狂,也几令中国经济也疯狂。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楼市的严厉调控再加货币与金融的收缩宛如铁腕一击,终于遏止了2010年可能继续上演的楼市疯狂,一线城市楼市交易量雪崩式地下降,楼价未来亦势必出现回调,中国政府正被迫走上“戒毒”的道路。
城市化破解困局
为了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被视为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又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但以产业发展乃至以产业升级拉动经济,都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中国已经产能过剩了,如果再继续制造产能过剩,将来非陷入一场大危机不可。”赵晓说。
赵晓认为,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唯一的出路,是城市化及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增长。“工业化创造的是供给,城市化创造的才是需求。”据赵晓测算,2003-2008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万亿元,其中85%是城市投资,总额超过54万亿元,同期城市人口约增加了1亿人,即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50万元投资额。未来若增加4.5亿城市人口,粗略估计需要增加225万亿元投资,这相当于每一年都是2009年,可释放的需求空间巨大,大概可保经济年增长9%。
如何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赵晓认为,中国城市扩张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保障房。如果未来一半人口特别是新增农村进城人口住保障房,按人均25平米建筑面积及每平米2500元投资计算,投资总额将高达28万亿元。未来5年每年的保障性住宅开工面积达到10亿平米,总投资达到2.5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住宅开工面积和83%的住宅投资额。
中国农民穷也与城市化滞后有关,两亿农民进了城,但土地还荒着,不种,也不流转。农民靠少量的土地如何致富?真正的城市化则可释放土地,进而引入工业化生产方式进入农业,释放更多农民进城,稳定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