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习近平查“钱袋子” 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图)

 2024-04-25 22:0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2

习近平了解“钱袋子”情况
习近平了解“钱袋子”情况。(图片来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4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央第一巡视组对财政部、国税总局展开巡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了解“钱袋子”情况与中央宣传地方政府要过“紧日子”相呼应。中国经济下滑也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也不断增大。

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财政部及国税局查“钱袋子”

根据中国国家监察委网站发布的信息,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已经完成进驻,15个中央巡视组将对34家经济工作部门和金融单位开展常规巡视。

信息显示,15个中央巡视组将在被巡视单位工作3个月左右,期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以及巡视整改等方面问题反映。巡视组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4年7月12日。

中央第一巡视组将分別对财政部和国家稅务总局进行巡视。外界认为,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财政负担持续加重。掌管财政大权和税务大权两大“钱袋子”面临整肃。

熟悉中国税务的刘先生4月23日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政府财政陷于困境的情况下,当局试图借着强化税收管理,维持政府运作。“关于财政部这一块,我估计愈来愈要过所谓‘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我估计这是为未来过苦日子作准备。”

有某地国税局人士和分析人士指出,有部分税务局人员贪腐问题严重,如能得到上级领导保护,一般查不到他们,除非领导出事。财政部和国税局这两个主管“钱袋子”的部门长期存在贪腐问题,只是最近政府财政紧张,急需资金。

习近平看财政账本提出过“紧日子”

中国经济下滑,近年来反映政府财政吃紧的一个名词--“紧日子”被官方反复提及。财政作为中共的“钱袋子”,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也预兆中南海的政治与经济意图,以及决策层无法回避的难题。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撰文《读懂财政账本 习近平总输记》分析财政数据并指出,随着《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的公布,备受瞩目的财政账本也浮出水面。汇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预算,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8.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赤字率则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2023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此外,还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也叫预算赤字。赤字率是财政赤字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在财政赤字数据里显示,看起来官方数据就好看些了。在历史上,中国一直将财政赤字率保持在3%或以下,近年的例外是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的年份,以及2023年中共政府加大力度支持步履蹒跚的经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同GDP、失业率和反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等数据一样,官方财政赤字数据注水量也不小。

文章分析,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支出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共的意图,特别是支出增幅大于GDP增幅的部分(今年GDP增幅目标是5%左右)。支出增幅最高的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灾害防治以及应急管理等其他支出”,达到9.87%,18773亿元。由于这部分覆覆盖面比较广,这里不予以更细致的剖析。

值得注意的是,支出增幅排名第二的竟然是“债务利息支出”,达到7.75%,12746亿元,意味着中共已经一步步的陷入债务深渊。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更为惊人,利息支出规模并未在这里体现。

支出增幅排名第三的是“外交国防支出”,达到7.17%,17552亿元。意味着外交部又将开启“战狼”模式,军费高增幅也被外界认为这是习近平扩张野心的表现。实际上的支出要比公布的数字更多,因为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不包括武警部队和海岸警卫队的开支,也不包括复员军人的退休金和一些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

支出增幅排名第四的是“科学技术支出”,达到6.63%,11541亿元。这表明在中美科技战、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禁令,以及AI(人工智能)竞赛的大环境之下,中共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希望有所突破。

然而,事关民生方面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的增幅仅分别为4.03%、3.76%、1.98%。

中南海告诫地方要习惯常年勒紧裤腰带

近年来,自从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危机爆发、楼市不断萎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一直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下摇摇欲坠。雪上加霜的是,三年来“清零”防疫政策耗尽了许多地方财政储备。疫情后遗留下的经济问题导致许多地方所依赖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加剧了财政压力。最近半年,两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先后将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年初至今,至少有21个省级政府削减了公务用车预算。例如,贵州省省长承诺将本省政府运营开支削减15%。云南省的一家统计局发布文件,夏天不要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以下。内蒙古表示,政府机构应尽量减少购买新设备,对桌椅和电脑等物品进行维修和重复使用。江西宜宾要求官员使用质量较差的纸张打印日常文件。

《华尔街日报》4月25日的文章认为,中国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反映出中国新的经济现实已在全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温不火的增长和疲软的就业市场打击了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公务员的广大民众,许多人不得不适应少花钱多办事的日子。习近平于2019年首次发起节俭运动。去年12月,又加大力度要求官员们做好长期“勒紧裤腰带”的准备。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最近几周,许多地方政府发布了关于如何“习惯过紧日子”的详细指示,告诉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便宜的文具以及用黑白和双面打印文件来节省开支。还有一些政府要求领导干部不剩饭菜,减少出差,以及维修和重复使用公务用车、办公家具等硬件设施。

不过,中国公共财政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Christine Wong说,“这是在作秀,你看他们谈这种小事,而他们本该集中精力解决大事,比如让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减少债务。”

她说,“你看他们在说这里省几十亿,那里省几十亿,”与中国政府一年约人民币28万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比,这些数字简直微不足道。

Wong说,这场节俭运动本质上就是“承认资金紧张”。“这也是在告诉大家,公共部门正在与大家甘苦与共——大家的收入都在减少,不得不少花钱。”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说,中央政府正在告诉地方政府首先应该依靠自己。因为“许多地方政府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因为它们长期以来不受任何硬性预算约束”。

黄天磊认为,各地方政府的“省钱”措施只能节省少量费用,从大局来看无足轻重。他说,政府仍然必须想办法更好地利用资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