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专稿】平安是福

 2006-06-10 02:2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题目是:端午节杭州数千人疯抢“平安袋”。报道说,5月31日上午,杭州市民排着长长的队伍领取端午香袋。据回春堂工作人员说,为了庆祝端午节,他们向市民免费发放1万个香袋,象征着杭州万只香袋送平安。听说香袋里放了一些特别制作的药物能保佑平安健康,有人从5点半就开始排队了。队伍沿大井巷一直排到了接近中山南路路口,共有数千人。这反映了人们对平安的乞求和重视。

平安健康是百姓最关心的。小时候经常看到老年人逢年过节写上神的牌位,敬香上供,或到庙力烧香,那愿望无非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企盼有个好年景,或保佑全家人平安,无病无灾。也有的小孩问家里的老人,“管用吗?”,老人通常回答说:“心到神知”,也就是说你从内心虔诚的做到了,神会知道你的心愿的。

北京天坛有个祈年殿(祈谷坛),据说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明清两朝的祈谷大典,农历正月十五日,皇帝在殿内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牌位行三跪九拜大礼,祈祷天帝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在清代以前中国是个农业国家,那么“风调雨顺”对于老百姓和国家都非常重要。中国古代讲究“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观,以及“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范晔:《后汉书·张奋传》)、“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下》)的民本思想。这无疑把老百姓摆在了国家的最重要位置,使得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也以“利民”作为基点,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运长久。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会太平,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切到了共产党掌握政权以后就都变了,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当作封建迷信遭到了批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讲破除迷信,什么“国以人为本”,什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转眼都成了封建的东西,是受批判的。当然共产党也在讲“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利益、权利和自由都被他们给代表了,老百姓没有权利和自由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那时候“自由”这个字眼也是受到批判的。到了文革的时候,人们更不敢再给神烧香上供了,如果有胆大的在家里偷偷的烧香上供,一旦被发现,或是被人举报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受批判的,若态度不好甚至被游街。共产党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讲“战天斗地”,“改天换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老百姓也就别无选择的跟从着去“战天斗地”,跟着去创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奇迹”。

斗转星移,那个狂热的时代渐渐离去,随着时间的洗刷,随着人们的变得理智和冷静,那种“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作为时代的口号而成为历史。人们又慢慢的回到现实,把平安幸福作为他们的企盼。当然,现今许许多多的人都把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最大追求目标。而现今人们拜神、拜佛的热情更超过以往,祈求升官发财,或“早生贵子”,或消灾解难等。

人们常说平安就是福,抢“平安袋”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渴望,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人们认识到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乞求一种外在的力量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当然,一个“平安袋”能不能保证的了平安呢?其实,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我们每个人还是能够部分的左右我们自己的,记得《名贤集》开头两句话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说一个多行善事的人自然会有好的前程和福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助人为乐,利人利己”,就是说助人为乐、多作有益于他人的事,自己也相应会得到好的回报,从中受益。我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感人的、脍炙人口的善有善报的故事,古代小说中也有许多描述,对我们现在仍有教益,仍然闪着光彩。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