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2日,联合国总部举办“生命的签证:正义而高贵的外交官”的展览,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民众的各国外交官。在展厅中央的是一位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大幅照片。照片上,何凤山年轻而稳重,宽广明净的额头,合体的西装衬托出儒雅从容,一丝淡然的微笑被永恒的留住。
何凤山于1938年5月到1940年5月是中华民国驻奥地利领事馆总领事。当时,正处于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1938年7月在国际难民会议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等32国都拒绝接受犹太移民。1938年11月9日夜,何凤山亲眼看到了纳粹军队抓捕犹太人的“碎玻璃之夜”行动:200多座犹太人教堂被毁,7500个犹太人商店被抢,3万名犹太人被抓进了集中营。犹太人必须马上离开奥地利才能被释放。
17岁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驻维也纳的50多个领事馆都跑到了,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但是,1938年7月20日他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一经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就排上了长龙。一张签证就能挽救一个生命,被称为“生命的签证”。
目前在加拿大的克劳斯回忆说,1938年冬天,她丈夫到中国领事馆外排队,看见一辆车向领事馆门开来,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很快就接到了总领事的电话,全家人安全逃离了欧洲。
现在定居以色列的塞丽维娅•多伦回忆说:“何凤山与我们家比较熟,他亲自把我护送回家,并对我们说,只要他还有外交官的身份,只要他还住在我们家里,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为了保护我们,自那以后,何凤山经常到我们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后来,多伦的弟弟被捕,但他手里握着何凤山给他的签证,才得以获释。多伦和弟弟于1939年离开维也纳。
1938年11月10日,何凤山来到他的朋友罗森堡家,本想为领到他发的签证的朋友送行,刚好碰上了国家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罗森堡已经被抓走,警察掏出手枪威胁何凤山。当得知何凤山是一名外交官,他发放的是有效签证后,盖世太保只好准许这家人离开奥地利。
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陈杰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他严厉地警告何凤山:为了保持两国的良好关系,必须立即停止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听从上司的命令,陈大使怀疑他在靠发放签证赚钱,于是派参事丁文渊来维也纳调查。事先并不通知,到达后又详细调查签证的账目,审查是否有贪污的迹象。经一再核查,无任何可疑之处。
1939年年初,纳粹德国政府以中国领事馆原属于犹太人房产为由,没收领事馆。何凤山向中华民国政府申请资金重建,但答复是,中国正在与日本开战,没有建馆资金。何凤山于是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小房间,继续发放签证。 1939年4月何凤山被外交部记过一次。
到底何凤山发放了多少“生命签证”? 从现在掌握的证据看: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从1938年5月到10月仅仅5个月中,何凤山向奥地利的犹太人发放了1900个前往中国的签证。
何凤山发出的“生命的签证”
来上海避难的3万犹太难民,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所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美国前财政部长麦可•布卢门塞尔和亿万巨富伊斯雷尔•辛格都是当年手持何凤山所发的签证、在上海避难的见证人。
1940年5月何凤山被调离维也纳。其后担任过中华民国驻埃及、土耳其等国大使,外交生涯长达40 年。1973年退休,中华民国外交部以何凤山无法说清驻奥期间200美元的使用情况,指控其贪污并剥夺他的养老金。
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去世,享年96岁。他的女儿何曼丽在《波士顿环球报》上登了一则讣告,提到他父亲曾救了犹太朋友罗森博格一家。立即引起了美国犹太历史学家埃里克•索尔教授的注意,他们开始调查,最终找出了包括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伊斯雷尔•辛格在内的曾经被何凤山救助过的幸存者或其后裔。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自己父亲的签证前,拥抱着何曼丽,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父亲。”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我父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0万欧洲犹太人在秘密集中营内被杀害的大量照片公布于世,人类发出了“永不再有”(Nerver again!)的誓言!
2000年7月,以色列政府为何凤山颁发“义人”奖,把他的名字刻入耶路撒冷犹太纪念馆的义人园里,还专门把他的墓移到了耶路撒冷。 一位幸存者引用哲人的话称颂何凤山:“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然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何曼丽说,我父亲会为以色列给予他的这一荣誉感到高兴,但他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因为在他看来,帮助别人是他一贯的行为准则。他对别人总是充满了仁爱和同情。我父亲是典型的中国人,慷慨大度。
1990年,何凤山的回忆录《我的四十年外交生涯》出版,全书290页中只有10 页简单地记录了战时岁月。关于自己为什么要救助犹太人,他只写了一个自然段:“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接纳了犹太人。中国深入人心的儒家、道家文化,使仁爱、互助超越了民族和宗教的界限。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键字搜索:
- 【专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