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一个坏消息。尽管我们或许“有精神准备”,但心里还是难免一惊。善良的人们甚至会从内心但愿意它不是真的。然而电视新闻五W俱全,图像直观,不合格和正在返工的工程骇然在目,不由你不信。
不料,“好消息”也刊登在同一天出版的报纸上:成南高速公路工程“作为我省惟一一条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高速公路在建项目”,一、作为“国家规划的‘两纵一横’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公路的一段”,作为“我省目前在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公路”,“前不久,亚洲开发银行官员对该项目中期评审后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利用亚行贷款项目中建设质量最好的一条高速公路,并拟把它树为亚行贷款的样板工程”;二、“外籍监理组组长阿姆斯特朗先生评价说,质量和进度均得到很好控制”;三、管理得好,坚持实行“四制管理”,“实行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合同执行”。最后的结论是由一位领导率一行领导“赴施工现场检查”后“指出”的:“整个工程进展顺利,质量良好。”
还可以补充一点,《华西都市报》在这之前已敲开了成南高速公路问题的一角,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地方官员亲赴实地检查工作,都在这之后的几天。那么,他们应该都是怀揣着同样具体的“线索”去现场的,竟至于得出两个互为黑白的结果,又在同一天被媒体报道出来。这就等于把判别真伪的任务交给了公众,如果公众连评说一下的兴趣都没有,也显得过于麻木了。
也许首先应该感谢这份来之不易的“新闻多样性”景观,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而要作出选择本身,应该不是难事---这个层面上,起码应该相信公众的理性。
谁不希望真正的好消息呢,人们的信心总是要靠好消息来树立的。而当人们对“好消息”缺乏信任感的时候,就意味着缺乏安全感。
也就是这一天,凌晨4时,一个“坏消息”打了我们一记耳光。四川省宜宾市金沙江大桥,并没有因为它背负着省“十大工程”、“亚洲第一大中承式钢混拱桥”、“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等等“好消息”,甚至没有因为綦江彩虹桥的“坏消息”使它接受过一次检查并得出没有问题的“好消息”而免于垮塌。
遗憾的是,坏消息总是真的。而要获得一点真实的坏消息,往往需要更坏的坏消息为代价。这次,因为南门大桥的沉重代价,我们才得知,“1997年,穿城而过的岷江二桥先后垮了两次,致使内宜高速路延期建成。去年,由政府立项、山东鲁能集团投资修建的连接南岸区与主城区的新金沙大桥刚开工不久(只建了两个桥墩)便停下来了”。此前,这些坏消息已经裹在内宜高速公路通车的好消息中,以好消息的名义塞给我们了,至少是“没有消息”。
老百姓是坏消息的承受者。他们真的有权也很有必要及时知道坏消息的真实情况,以及是谁、是怎么搞坏的,又为什么要将它粉饰成好消息。
消息来源:中国青年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好消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