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房屋養老金 存在多重陷阱(圖)

 2024-08-27 09: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住房
中共新政出臺-住房養老金制度(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4年8月27日訊】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這三項制度,構建全生命週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上海等22個城市目前正在開展試點。

住房養老金制度,是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之外,額外設立一個公共賬戶,類似於養老保險中的統籌賬戶,資金主要用於房屋公共部位的維修、保養。這一消息出來後,很多網友擔心,這是變相徵收房產稅,會加重民眾的負擔。

針對坊間的疑問,8月26日住建部官媒《建築雜誌社》微信公眾號發布社評文章稱,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產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也就是說,個人買房時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後,不用額外再掏錢了。

這一表態讓很多人懸著的心落了地,但並未完全平息質疑。

房屋跟人一樣,隨著年限增長,也會衰老。幾年前一篇刷屏文章《當小區難以挽回地走向衰敗》,所描繪的小區老齡化現狀,曾引發強烈關注。那些外牆脫落、設施老化的老房子,不可能簡單推倒重建,要維修、保養,就需要大量的資金。

並且,中國的商品房建設浪潮,始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意味著大量的房屋,樓齡已經超過了30年,接下來,住房老齡化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維保的資金缺口會越來越大。

所以,房屋養老金針對的住房老齡化情況,客觀存在;未雨綢繆,提前完善資金籌措的制度體系,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公眾的核心關注點是,公共賬戶的錢從哪裡來?

有專家提到,既然是公共賬戶,使用的就是公共資金,如土地出讓金、財政獎補等等。

問題在於,像土地出讓金,也就是俗稱的賣地收入,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階段,近幾年本就是在逐漸減少,受此影響,一些地方的財政收入嚴重縮水,未來哪來這麼多餘錢,來支持房屋養老金的建設呢?

另一方面,針對房屋養老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專用於住宅公共部位、公共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維修、更新和改造,如果再額外增設一個公共賬戶,可能會造成功能的重疊,合理性和必要性還需要充分的論證。

事實上,有個人賬戶屬性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目前還遠遠沒有到「見底」的程度,相反,這筆費用交錢容易,但申請門檻高、手續複雜,導致大量的資金沉澱,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有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結余超過1萬億元,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結余超過百億元,但累計使用資金僅佔累計歸集資金的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別約為4%和5%。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本身就是房屋的養老金。所以民眾的一個疑問是,既然有大量的養老金,躺在資金池裡閑置,現在為何要急著另闢蹊徑,額外籌錢填窟窿?當務之急,不是應該優化審批程序,盤活沉睡的結余資金,讓提取使用更加便利嗎?

哪怕新的制度設計,確實做到了取「財」於公共資金,但不需要民眾直接出錢,不意味著負擔不會間接轉移到民眾頭上。畢竟,財政資金切出來一塊,在民生福祉方面的開支,相應的也會減少。

而且,公共賬戶真的建立起來了,如何監督資金的使用?有人就擔心,會不會像過度醫療一樣,出現過度維修的狀況?有公共賬戶兜底,開發商會不會更加沒有動力,去修建高品質、耐久性的住房?

此事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面是因為,房屋養老問題,涉及面廣,茲事體大,關係到民眾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在於,在缺少前期研究論證的前提下,一些地方就已經開展試點,步伐如此之快,難免引人質疑。

房屋養老金引發的擔心,理應得到正視。哪怕真的有設立的必要性,也應該深入研討、廣泛徵詢意見,一步一步從容推進,切勿操之過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四環青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