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借《二十四史》,蔣介石與毛澤東有何不同。(網絡圖片)
蔣介石和毛澤東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兩個歷史人物。他們的個性不同,價值觀不同,一生糾結纏鬥,都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和中國人的命運,給後人留下了政治遺產,台海兩岸至今分治。兩人還做過一件趣事,就是借《二十四史》,但所用的方法和態度卻大不同。
蔣介石借《二十四史》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蔣介石想看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他親筆寫給馬衡一張借條,命秘書陳布雷去找馬衡借書。
馬衡生於一八八一年,一九五五年逝世,浙江鄞縣人,是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精於漢魏石經,抗戰期間,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主持故宮博物院西遷工作。
當時,馬衡看看蔣介石的借條,要陳布雷在條子上面簽上「在一個月內歸還 」的保證,當即把陳布雷氣走了。
陳布雷回去在蔣介石面前發牢騷說:「這《二十四史》是一個月內能看完的書嗎?這不是存心刁難我們嗎?」蔣介石苦笑著說:「哪裡是刁難啊,就是明擺著不借給我嘛。」
三天後,馬衡送了一部由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民國新版《二十四史》給陳布雷,說:「蔣先生要的書我給您送來了。」
陳布雷只氣得眼直翻,他譏諷地問:「馬先生,蔣公要的是這個嗎?」馬衡當時不客氣地說:「蔣先生要是看書,就是這個。蔣先生要是別有圖謀,就是那個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
馬衡把陳布雷這位筆下生花、文壇老手搶白得張嘴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後來,有小人在蔣介石面前搬弄是非,說馬衡壞話。欲落井下石,取而代之。
蔣介石決然說:「故宮文物,只可託馬衡。國寶由他保管,國人放心。」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看中國視頻截圖)
毛澤東借《二十四史》
無獨有偶,一九四九年毛澤東進北京城後,指示秘書田家英,也要他置一部《二十四史》。
於是,田家英費勁心力,終於在琉璃廠一家書畫古玩店裡,看到了一部一九二三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線裝影印版完整的《二十四史》。他如獲至寶,二話沒說就買下來,興高采烈地把書運到毛澤東的書房。誰知毛澤東一看,大皺眉頭。說:「你給我把它都搬出去,我不想看這種東西。我情願看乾隆印的書,也不要看國民黨印的書!"
田家英這才明白,毛澤東想要的,是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自己費盡心力買下的民國版本的《二十四史》,是出力不討好了。於是,田家英第二天就來到故宮博物館,找到館長馬衡。田家英向馬衡說明來意,想為毛澤東要一部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
不料馬衡一聽,數聲冷笑後說:「真是異想天開,我這裡每樣東西都是國寶,任何私人都不能動。別說要,借都不行。此例一開,我這故宮博物館,豈不成了私人寶庫?」
馬衡的一席話,當即把田家英說的面紅耳赤,甚至有點無地自容。心裏對馬先生的敬業精神和骨氣,欽佩不已。
可欽佩歸欽佩,但這事是毛澤東親自交辦的,還得交差啊。
田家英無奈,幾次跟馬老先生商量,委婉說出了自己的難處,也暗示了毛澤東非他人可比。
可馬衡就是不買帳,傲視君王的派頭,一點不比毛澤東差。
就在田家英快要死心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馬衡卻被調到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離開了故宮博物館。
馬衡走後,田家英再去借這套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自然是一路順風。
毛澤東如願以償,這部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整整伴隨他終生。據說,毛澤東在上面即興揮毫,抒發了很多感慨。可以推斷,他認為天下寶貝物都是自己囊中私物。
然而不知道的是,在毛澤東死後,故宮博物院還敢不敢、能不能將這一國寶收為國有?
責任編輯: 陳納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