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隋朝末年,隋煬帝巡幸江都前夕,一年輕樂師自宮中歸來,在戶外用琵琶彈奏宮中新翻的曲子〈安公子〉。一老者聞之色變,驚曰:「禍事了!皇帝此行定是有去無回了啊!」
老者正是那年輕樂師的父親,名叫王令言,曾經也是宮廷裡的樂師。他急忙告誡兒子:「你不要隨駕去江都了!這首曲子的宮音有始無終,宮音代表君主,所以皇帝此去肯定回不來了!」後來果真如王令言說的那樣,隋煬帝在江都遇刺身亡。
聽一首曲子就能預知君王的生死?古往今來,有不少高人如那位隋朝樂師一般,能夠通過一首曲子洞悉未來,小則人之命運,大則國之興衰。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破解音樂中的「密碼」,洞徹天機的呢?
五音對應家國
古人認為,「凡音由於人心」。音樂由人心生起,而人心又是有善惡俱在,所以音樂也有好壞之分。好的音樂,可以端正人心,能夠給一個地區甚至整個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所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也與政治息息相關,所以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制訂禮樂教化萬民,音樂由此成為歷朝歷代的治國重器之一。
大家知道,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就是宮、商、角、徵、羽。《禮記·樂記》上說,這五音之中,「宮」代表君王,「商」代表臣子,「角」代表黎民百姓,「徵」代表萬事,「羽」代表萬物。
因此,若是宮音亂了,則其聲散亂,顯示其國君主驕縱廢政;若商音亂了,則其聲邪僻不正,顯示其國官員墮落敗壞;若角音亂了,則其聲憂慮愁苦,顯示其國民怨沸騰;若徵音亂了,則其聲哀傷,顯示其國勞民過度,多事不寧;若羽音亂了,則其聲危懼不安,顯示其國財用匱乏。倘若這五音都混亂了,相互侵擾,則稱為「慢」。到這一步時,亡國之日也就不遠了。
古人說:「審音知政,觀風變俗」,審察一個國家的音樂,就能知道這個國家的世道民情。
《史記·樂書》上說:「治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意是說,太平盛世之音,充滿著安詳與歡樂,國家必定政通人和;亂世之音,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則國家政治混亂,倒行逆施;亡國之樂,充滿了悲哀與憂思,則國中百姓困苦無望。
本文為榮譽會員專刊內容,歡迎您加入榮譽會員後繼續閱讀。榮譽會員每年享受24期《看中國會員專刊》。圖文並茂,設計精美,至尊專享。

如果您已是榮譽會員,請登入後,刷新本文即可閱讀。
您也可以單獨購買這一期專刊,閲讀這一期所有内容。單期半月刊售價$3.99(原價$4.99)。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