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原祁臨摹的〈輞川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王維(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音樂家,他的作品被後人譽為「文章冠世,畫絕古今」。在盛唐詩人之中,王維是一位「早慧」的詩人。他19歲便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的名句,後來更一路為官至尚書右丞的高位,仕途亨通,然而,他最終卻選擇了參禪和隱居的生活。
在詩歌上,他與孟浩然共同開創出唐代山水田園詩的繁榮景象,有大量詩作傳世。其作品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他長於各種詩體,善寫多種體裁。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中的傑作多為七言古詩,而田園詩中的精品多為五言律詩。至於「禪詩」,更是古今獨步。古人評價王維,「尤工五言詩,獨步於當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片言隻句,皆不如俗」。王維精勤修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采」、「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絕塵累」、「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和聖教」,因此,後人尊稱他為「詩佛」。王維最擅長的就是五言律詩,他的五絕和五律都寫得很好,而且大多為詠山水田園之作。遣詞造句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其韻味又讓人難以忘懷。他受母親的陶冶,自幼篤志奉佛,更因為詩人字裡行間的禪意,能把人帶入一種靜遠空靈的境界。
王維不僅文學才能出眾,狀元出身的他詩、音、畫、書樣樣精通。每當讀到他的詩,總有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涵泳大雅,無異天籟。無論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泊,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每一首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大多是古代詩歌中的精品。王維的一生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羨慕不已。王維的詩歌獨樹一幟,其畫作造詣更高。「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王維晚年,退隱西安藍田輞川時,在清源寺裡作了一幅4.8米長的〈輞川圖〉,畫面群山環抱、樹林掩映、亭臺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
王維畫作出神入化 秦觀賞畫忘身病除
王維早年喪父,母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居士,這對他早年即看淡紅塵影響極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就是王維名與字的由來。15歲的王維離鄉去京城應試,這個才華橫溢的翩翩美少年,「妙年潔白,風姿都美」,在長安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舉薦。京城是那樣的熱鬧繁華,但是卻無法撫慰漂泊異鄉的孤獨感,也就在那個重陽佳節,思鄉之情噴薄而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只有王維才能吟出的詩句,樸素無華的語言道盡了萬千遊子的悠悠鄉情。當時詩人只有17歲,少年才俊卻已注定名垂青史,千古絕唱一句足矣!那是多少世人甚至文人墨客絞盡腦汁也難以望其項背的。
他自小學佛,長年修煉,甚至傳說已出了功能。他的畫充滿了清淨平和的正向能量,無心中糾正了觀者不純正的心理狀態,因此發生了其畫作治病的神奇故事。宋朝詞人秦觀在汝南郡當學官,有一年夏天,腸炎發作,臥病於官邸中,雖延醫用藥而一直無法治癒,病情日重。這時,一位好友高符仲攜帶了王維的畫作〈輞川圖〉來探望他,並對他說:「看王維的這幅畫可以治病。」
秦觀久聞〈輞川圖〉的大名,一直無緣得見,得畫大喜,馬上叫服侍自己的兩個童子,將〈輞川圖〉在床下展開,自己躺在病床上觀賞。
據唐朝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記載,〈輞川圖〉上畫了二十處勝景,「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由於畫中的景物栩栩如生,秦觀在欣賞此圖時,恍然若與王維一起在輞川流連於山水之間,詠誦於塵世之外,「忘其身之匏繫(貶謫羈絆)於汝南也。」只過了幾天,秦觀的病就不治而癒了。
畫石飛去 媲美張僧繇畫龍點睛之神妙
據《丹青記》和《瑯嬛記》記載,王維曾經給岐王畫過一塊大石頭,信筆塗抹,自然就具備天然的韻致。岐王很珍視這幅畫,經常獨自坐著注視欣賞,好像在山中一樣,自然而然就興起悠閑的趣味。幾年後,更精彩的事出現了。一天,狂風驟雨,電閃雷鳴,忽然畫中石頭拔起飛去,房屋都被損壞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看見畫軸空空的,才知道畫中石飛走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