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威懾還有效嗎 看美國應對俄烏戰爭和台海危機(組圖)

 2023-06-03 05: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太
2022年1月22日,分配給航母航空隊(CVW)2和CVW9的飛機飛越菲律賓海。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一部分,分配到卡爾-文森號和林肯號航母攻擊群、埃塞克斯號和美洲號兩棲戰備群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部隊在行動。(圖片來源:US Navy/CC BY 2.0)

【看中國2023年6月3日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Joseph Nye)5月2日在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者評論平臺《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發表評論文章《威懾的困境》(Dilemmas of Deterrence),指出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威懾。但是,我們如何證明威懾有效呢?

威懾的困境

以俄烏戰爭來說,從2021年12月起,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如果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將面臨嚴厲制裁。然而,這些警告沒有收效。普京威脅要動用核武器,也未產生威懾效果,美國與北約(NATO)盟友軍事援助烏克蘭有增無減,打得俄軍傷亡慘重。

難道威懾失敗了?約瑟夫.奈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俄烏戰爭表明,降低風險並不是二選一(非此即彼)的選擇問題,而往往是程度問題。目前為止,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一直不願提供遠程導彈系統或現代戰機,普京至今也未攻擊北約國家援助烏克蘭的補給線,說明雙方都有顧忌。換言之,威懾並非完全不管用,但有其困境。

再來看台海形勢。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5月23日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行的演講討論會上指出,他希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吸取俄烏戰爭的教訓,在對臺動武問題上三思而行。因為這場戰爭不存在速戰速決,將以鮮血和財富為代價造成極大的毀滅性打擊。

阿奎利諾鄭重地說,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賦予他兩項任務:首先防止這場入侵臺灣的衝突發生,如果任務失敗,美國將做好準備進行戰鬥並取得勝利。

在此之前的4月18日,阿奎利諾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明,中國對臺灣的威脅正朝著錯誤方向前進,美國已做好準備應對任何突發事件。現在對他來說,時間表是什麼並不重要。如果國防部長今天給他這個任務,他就負責今天避免衝突。如果威懾失敗,美國有能力戰鬥並獲勝。因此,威懾是首要任務。

印太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 (圖片來源:  安子琪/看中國)

 

歷史中找線索

問題是,美國如何保證威懾有效呢?台海危機一旦發生,美國的威懾會不會在類似俄烏戰爭的情境中出現困境呢?

約瑟夫.奈在文章中指出,多年來,美國一直拒絕透露是否會保衛臺灣。他說在擔任助理國防部長期間曾訪問北京,接待官員問他美國是否會為臺灣開戰。他說沒有人知道。不過,他提到一段歷史。朝鮮戰爭發生前的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在一篇演講中,沒有把韓國納入美國的防禦範圍。但是半年後,美國參加朝鮮戰爭。因此他警告對方,不要在台海問題上試探美國。

約瑟夫.奈說,歷史提醒我們,評估威懾的成功可能很難,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果希望威懾發揮作用,可信度(Credibility)至關重要,就是讓對方相信威懾不是空言,會以行動兌現。臺灣的情況表明,不斷變化的環境將考驗美國多年行之有效的威懾戰略。

美國的威懾在俄烏戰爭和台海危機中將發揮多大的作用,也許可以從美國歷史的實踐中找到線索。

美國的威懾理論和實踐主要分為兩類:懲罰性威懾(Deterrence by punishment)和拒止性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

懲罰性威懾

所謂懲罰性威懾,是指對侵略者或敵人採取懲罰性行動來阻止其發動進攻或侵略。以傳遞明確信息,警告侵略者一旦越過紅線將承擔嚴重後果。有3起歷史事件為代表。

一、冷戰時期。懲罰性威懾是美國和蘇聯之間威懾與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核威懾強調對方採取敵對行動將面臨毀滅性的報復,因而產生威懾效果。期間雖然發生多次代理人戰爭,美蘇雙方始終沒有正面衝突。

二、海灣戰爭(1990-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美國提出嚴重警告。當入侵發生後,由美國主導的多國聯合部隊對伊拉克採取懲罰性軍事打擊,重創伊拉克軍隊,逼其撤出科威特並恢復地區安全。

三、反恐戰爭。懲罰性威懾被用來回應恐怖主義組織和支持者的行為。如美國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組織採取軍事行動,並通過對恐怖份子的追捕和處決來進行懲罰。美國傳遞明確信息,不論天涯海角恐怖行為將受到嚴厲打擊。

懲罰性威懾的最大特點,是直接威脅美國的安全與發展利益。凡涉及美國本土安全、全球地緣戰略爭奪到石油利益,美國都嚴正以對。

拒止性威懾

所謂拒止性威懾,是指通過展示實力或積極防禦,採取預防性措施阻止敵人冒險行動,以決心和能力降低衝突爆發的可能性。有3起歷史事件為代表。

一、冷戰時期。拒止性威懾是美國和其盟友在威懾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展示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決心,阻止蘇聯和其盟友採取進攻行動,包括建立強大的防禦體系、進行聯合軍演和部署軍事力量等。期間各地有限戰爭不斷,但世界局勢基本可控。

二、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通過展示軍事實力和採取積極防禦措施,拒止中國

對臺動武,包括在臺灣海峽地區進行航行自由、在台海附近加強巡邏並舉行聯合軍演,對臺提供軍事援助等,並向中國傳遞明確信息,任何對臺動武行動將面臨嚴重後果。正如約瑟夫.奈所說,在臺灣問題上,不斷變化的環境將考驗美國多年行之有效的威懾戰略。

三、朝鮮半島。美國採取拒止性威懾,阻止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導彈能力,包括對朝鮮實施制裁措施、加強軍事部署和進行聯合軍演,以及防止朝鮮採取軍事挑釁。美國對前者的威懾並未收效,但朝鮮半島形勢基本保持可控局面。

總體而言,拒止性威懾屬於預防性防禦,以常態化為主。懲罰性威懾以特殊對象為主,針對性和攻擊力道較強。兩者各有側重,發揮不同的威懾作用,往往並用產生加乘效果。

雙重威懾

以俄烏戰爭來說,美國援助烏克蘭同時具有懲罰性威懾和拒止性威懾的元素。懲罰性威懾主要體現在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阻止俄羅斯繼續違反國際法和顛覆地區穩定。隨著俄軍在戰場上的接連失利,美國發動懲罰性行動的效果將日益明顯。在拒止性威懾方面,美國通過對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和訓練,不僅提高烏軍防禦能力,進而重挫俄軍攻勢,甚至轉守為攻,有可能扭轉戰局。

去年美國提出新的《國防戰略》,把中國定位為「最重要戰略競爭對手」和步步進逼的挑戰,並且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然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威脅。按此原則,美國對俄羅斯的懲罰性威懾仍以經濟和外交手段為主,不會提升到軍事領域,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仍限定在拒止性威懾範圍。若有必要採取積極性的反制行動,北約將承擔更多責任。美國可以集中軍力對付中國。

只要烏軍保持穩定的作戰節奏,轉守為攻,美國的雙重威懾就能奏效,俄羅斯有可能從此走向衰弱。

在台海方面,美國主要採取拒止性威懾,阻止中國對臺動武。但其內容從去年起發生重大變化。阿奎利諾公開指出,印太司令部的任務是通過執行「一體化威懾」(Integrated Deterrence)防止衝突。必要時,做好戰鬥和取勝的準備。

一體化威懾

「一體化威懾」清楚寫入去年美國公布的《國防戰略》和《印太戰略》之中,作為美國的國防基石,將長期發揮指導作用,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威脅。它強調在可靠和有效核威懾的支持下,通過發展並整合跨作戰域、戰區、衝突區、其他國家力量工具及盟友與合作夥伴關係等所有力量,使威懾效果最大化,主要涵蓋5個層面:

一、作戰領域一體化,把威懾從傳統的陸海空作戰領域融入網路、太空和認知領域;

二、適用範圍一體化,威懾範圍包括「灰色地帶」和大小衝突等各種場景,貫穿和平、危機和戰爭的全過程全時段,以最大限度發揮威懾作用;

三、國家力量一體化,充分運用所有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以全政府之力形成總體威懾力;

四、全球戰區一體化,打破美國各戰區的地理界限,加強作戰力量動態部署和一體運用,達到全球一體化作戰的威懾效應;

五、區域內外一體化,由美國重組一個強大和相輔相成的聯盟網路,在區域內外建設集體力量。

尤其第5項,美國把安全聯盟和夥伴關係網路視為最大的不對稱優勢。臺灣列入美國建立區域內外聯繫網路的對象之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也列為美國加強印太地區安全的重點任務。

可以說,「一體化威懾」比懲罰性威懾和拒止性威懾的內容更為全面,有根本性的變化。日本是美國」一體化威懾」第一個推廣與協作的國家,臺灣不能類比。但只要美臺協防每往前一步,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就會增強一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