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式上檢閱軍隊。(圖片來源: 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16日訊】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今天談中國」兩會」期間一項重大的軍事宣告和部署。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要求軍隊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從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的高效融合與雙向拉動下手。否則中國的軍事安全有可能面臨技術突襲和技術代差再次被拉大的風險。
生產方式決定作戰方式
3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宣告,要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它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關係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國家安全和軍事鬥爭主動,對全面推進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
《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指出,建設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涉及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人工智慧等六大領域,範圍廣、內容多、軍民共用性強。
當前,人工智慧(AI)、大數據、區塊鏈、量子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高新技術呈現群體迸發局面。新興領域中的某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將帶來顛覆性影響,可能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翻轉傳統的戰爭攻防格局。可以說,新興領域成為國際競爭的前沿陣地和捍衛國家安全的關鍵戰場,也是大國戰略競爭的制高點和制勝未來的關鍵力量。
文章點出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的關鍵,主要依賴於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的高效融合與雙向拉動。隨著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的加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與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也越來越緊密。正如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一句名言:」人類以什麼樣的方式生產,就以什麼樣的方式作戰。」
說完這些大道理。人們不禁要問,習近平為何在今年」兩會」向軍隊重點提出,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而且顯得格外緊迫。這很可能和中國新興領域發展出現落後的形勢有關。2019年7月《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提到,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軍事高新技術日新月異,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智能化戰爭初現端倪。如今這個判斷得到證實。
技術突襲和技術代差風險
不過,白皮書也提出預警,中國的軍事變革取得重大進展,但機械化建設任務尚未完成,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軍事安全面臨」技術突襲和技術代差被拉大的風險,」中國軍隊現代化水平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如今解放軍自稱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尚未完成,在此階段如果不把智能化建設融合進來,就會與發達國家軍隊拉開新的代差。
經過3年疫情,中國經濟明顯下滑且低迷不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正強化對尖端晶元和晶元製造設備向中國出口的限制。除了外部因素,《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指出,目前中國在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上,還存在」各自為戰、條塊分割、重複建設的現象。」新質生產力資源沒有得到深入挖掘、統籌融合與有效利用。
從恩格斯的角度看,這意味著解放軍的新質戰鬥力也未進入有效成形的階段。甚至有可能在軍事領域面臨技術突襲和技術代差被拉大的風險,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向。這可能就是習近平今年重點提出,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的深層次原因。
前面提到,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的關鍵,主要依賴於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的高效融合與雙向拉動。從歷史實踐看,生產方式是作戰方式的物質基礎,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戰鬥力的強弱。
黃奇帆(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中共重慶新聞聯播視頻截圖)
高端裝備服務業價值
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今年1月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新年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他理解的新質生產力大致由新製造、新服務、新業態這三個「新」所構成。以新服務來說,在各種高端裝備中服務業的價值,往往佔這個裝備的50%至60%的附加值。比如,一部手機有1千多個零部件,這些硬體形成的附加值佔產品價值比例約45%,其餘55%是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各種晶元的設計專利等等。這些服務看不見、摸不著,但代表這部手機55%的價值所在。
實際上,軍事領域也一樣,除了硬體的主戰平臺,更有價值的是作戰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和晶元設計。前者是骨架,後者是靈魂。
黃奇帆演講時說,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她們的生產性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越來越大。如美國的生產性服務業是56%,顯示美國25萬億美元的GDP,其中約有13萬億美元是生產性服務業,是和製造業高度相關的高科技服務業。歐盟的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的39%。
然而,這種服務指標恰恰是中國生產力的短板,2022年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約17%至18%,這和美國、歐盟的差距相當大。換言之,要實現高質量的中國製造,必須把跟製造業高度相關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搞上去。從這個意義上講,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把中國整個GDP板塊中的生產性服務業力爭達到30%。黃奇帆說,這是新質生產力製造業的方向。生產性服務業搞上去了,新質生產力的製造也就跟上去了。
由此得知,中國新質生產力和美國的差距相當大。目前很難從這些數據對應到中美新質戰鬥力的實際差距,但終究能看出一個概貌,即使把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從目前佔GDP的比重增加到30%,中美的差距還是很明顯,從而印證《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對中國軍隊現代化水平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的基本判斷。因此出現急起直追以及彎道超車的說法。
第一推動力
新質戰鬥力不是現在提出的。早在2015年11月《人民日報》的國防知識欄目中提到,」新質戰鬥力是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集綜合感知、實時指控、精確打擊、全維防護、聚焦保障於一體的信息化條件下戰鬥力的基本形態。」
新質生產力是指通過科技創新和生產方式的改進而產生的新型生產力。它強調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條件下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可以說,新質生產力與新質戰鬥力在技術本質上具有共通性,既能融合,也能雙向拉動。
時隔8年多,《解放軍報》在今年」兩會」期間的3月6日指出,對解放軍來說,」新質戰鬥力的主體形態是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集綜合感知、實時指控、精確打擊、全維防護、聚焦保障於一體的整體能力。」
前後相比,解放軍對新質戰鬥力的理解幾乎一致。唯一的不同是,突出人工智慧技術,指出從世界近幾場局部戰爭和軍事行動看,智能化無人作戰系統大量投入實戰,新質戰鬥力展現空前變革性與顛覆性,成為戰爭形態演進的「第一推動力。」
缺乏實戰考驗
不過,以人工智慧技術來說,目前中國的發展有可能出現落後局面。美國的人工智慧科技公司,把烏克蘭戰場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實驗場。這些公司正通過戰場實驗,收集大量數據,不斷快速反覆演算,對系統進行修正和改進,使人工智慧技術趨向成熟。反觀中國的相關業者沒有這個機會,這可能產生兩個後果。
首先,中國人工智慧技術未經正規作戰的測試和考驗,有可能面對與美國技術差距拉大的風險。其次,如果中國無法參與烏克蘭戰場等實戰環境中進行人工智慧技術實驗,可能會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機會,進一步加大技術差距。
實際上,中國在網路攻擊、信息戰、人工智慧和新興軍事技術等領域的積極發展持續多年,取得相當進展,也出現令西方擔心和關注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跨越的門檻,缺乏實戰考驗是其中一項。
中國在掌握核心技術方面明顯不足:儘管中國努力實現自主研發,並在一些領域善於應用尖端技術,但是在關鍵領域與核心技術仍然依賴於進口,如尖端晶元製造、高性能計算設備與先進材料等。在創新和原創性方面,中國同樣面臨巨大挑戰:雖然中國在技術應用和推動技術進步方面表現出色,但是在研發新理論和開創全新技術領域,始終欠缺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
虛假戰鬥力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根據媒體獲得的會議記錄,中共中央軍委排名第二的副主席何衛東,3月5日出席全國人大軍方代表團分組會上宣示,要打擊軍隊內部的「虛假戰鬥力」。這句話被認為與武器採購腐敗和訓練問題有關。不論從何種角度,軍隊實際存在的虛假戰鬥力,與習近平高調推動的新質戰鬥力形成鮮明對比。
以上種種實情,習近平不會不知道。這應該是他在今年」兩會」期間,要求軍隊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顯得格外緊迫的原因。如果不急起直追,中國的軍事安全有可能面臨技術突襲和技術代差再次被拉大的風險。
本欄目每週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YouTube及RFA官網收聽。
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