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 中醫師提醒看體質(組圖)
冬至進補時依照體質不同吃補才不會「火上加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人喜歡吃補,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像麻油雞、羊肉爐、當歸鴨……等應景的藥膳小吃,四物、八珍、十全大補等大補帖,一一成為熱門的飲食。然而,不管是藥膳或藥物的進補,總要先辨明體質,否則亂補一通,將會適得其反。
一般而言,「陽虛」者,除了身體能量不足,還特別怕冷,平日可多吃些羊肉、海參、鱔魚、龍眼肉等食物。「陰虛」者會身體消瘦、手腳心發熱、咽乾舌燥,可多吃些清補食物,如豬肉、海帶、甘蔗、梨子、蓮藕、豬肝等。若是火氣大、小便黃、容易長青春痘的人,就算在寒冷的冬天,恐怕多吃些苦瓜、冬瓜、綠豆、蘿蔔、茶、山楂等清解之物,反而能力求「平衡」體質,也算是一種進補。至於一般性體質的健康人,則可平補,最普通的牛奶、雞蛋、木耳、花生、蓮子、蘋果等,就是最好的滋養品。
再就冬令進補的藥膳而言,雞、鴨、牛、羊、狗肉,甚至魚類都常被作為燉補的材料。依照中醫理論,各種肉類具有不同的性味,適用的藥材和體質也各不相同。雞肉性味溫平,不寒不燥,適用於一般體質或體虛者食用。鴨肉則較「毒」,皮膚不好、容易過敏者要小心。牛肉有益氣力、強筋骨、補脾胃的作用,適於虛損羸瘦者的進補。羊肉性甘大熱,能補氣血,適於病後體虛者調理身體。狗肉則能補血、補腎壯陽。鱸、鰻、鯉魚、鯽魚等魚類,因富含高蛋白,且易吸收、消化,也常被作為食補材料。至於吃素的人,則可以各種式樣的豆皮、豆包、素雞為材料。
感冒期間避免進補以免病情惡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另外,酒、麻油、生薑是在進補藥膳中最常用的調味品。舉例而言,由於酒具有溫通氣血、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抗寒冷的功效,並可幫助藥材的療效運作,因而絕大多數藥燉補品中多摻入少許酒,或以藥材浸泡的藥酒作為補品。麻油經過煎煮後,其性溫熱,具有滋腎、明目、補腰膝的作用,在藥膳中也是常用的。至於生薑除具有解毒功效之外,並可祛除體內寒氣,因此,被用來當調味品是有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營養多已過剩,加上生活緊張忙碌、睡眠不足,許多人容易有虛火上升的情況,因此,若常有便秘、痔瘡、失眠、長痘痘的人,宜多加小心,否則進補不當,可能發生流鼻血、加重失眠、痘痘長得更多、口乾舌燥、聲音沙啞甚至骨頭痠痛等症狀。再者,感冒期間,或罹患有慢性咽喉炎、慢性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及痛風的患者,也不適宜食用一般補品,以免病情更加惡化。總之,若是體質不佳的人,進補之前,最好能請教醫師,才不會有火上加油,或者補氣不成反漏氣的情形發生。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