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戴東尼專欄】奇特的清代御製鐘錶(組圖)

 2022-12-01 1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清 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

幾百年前,歐洲人成了鐘錶的創始人,他們憑藉這種奇異的機械打開了中國的大門。1601年,也就是明朝萬曆第二十九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成為第一個進入紫禁城的西方人。在利瑪竇的四十多件貢品中,最讓萬曆帝感興趣的就是大小兩座自鳴鐘。

清 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

鐘錶傳入中國後不久,中國人也開始嘗試製造。清宮製作鐘錶大約始於順治時期。18世紀初,大量由英國製造的機械動力定時器輸入中國。中國的機械製鐘業在清代康熙年間發達起來。康熙曾多次傳諭廣東地方官員,招募有特殊技藝的西洋人到宮中服務,其中許多是精通鐘錶製造者。不但如此,廣東地方官員還把廣東當地善做琺瑯、鐘錶的藝人也送到宮中,從而保證了宮中鐘錶製作的高水平,當時康熙講過,「近來大內(宮廷內)做的比西洋鐘錶強遠了。」雍正和乾隆時期,社會穩定、國庫充裕,這一時期清宮的鐘錶製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達,產量之豐、製作之精,足以和當時歐洲鐘錶中的精品相媲美。

負責清宮鐘錶製作工作的機構是下設在養心殿造辦處的做鐘處。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皇太后七旬慶典時,康熙帝專門進獻了一架「萬仙慶壽自鳴鐘」,是由自鳴鐘處下屬的作坊製造的。做鐘處後脫胎於那時的自鳴鐘處,至乾隆時期做鐘處成為專門機構並達到鼎盛,當時在做鐘處工作的從業人員有一百多人,所製作的鐘錶數量、質量都是其它朝代無法企及的。儘管嘉慶以後鐘錶製作越來越少,但這一機構一直作為宮中十分重要的工藝製作延續下來,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做鐘處的使命才宣告結束。

清 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御製畫琺瑯嵌珍珠錶。(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做鐘處的人員主要有外國傳教士、外募匠役和做鐘太監。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遵皇帝旨意製造各種計時器以滿足宮中之需要,一般先由皇帝提出基本意向和具體要求,或由內務府大臣依據成例奏請,工匠再據此進行設計,批准後照樣製作。做鐘處所做的御製鐘種類很多,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御製鐘大都是乾隆時期製造的,多以木結構為主體,所用木料主要是珍貴的紫檀木。有的好像是宮殿建築的縮微,鐘盤也很有特色,多有「乾隆年製」款。清宮做鐘處的御製鐘在工藝和技術上足以與當時西洋的鐘錶相媲美,而且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獨到之處,它是以傳教士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國皇帝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在清宮融合後結出的。

御製鐘不但受到皇帝的喜愛,同時也為后妃所熱衷的陳設品,因此賞賜后妃鐘錶是常有的事。清代后妃生前擁有的鐘錶數量相當可觀,如:乾隆帝的一個妃子就有鐘三架、大小錶十個、冠架錶一個;嘉慶皇帝的一個貴妃擁有鐘九架,戒指錶一個,錶二十七個。

中國御製鐘是人類鐘錶史上巔峰時期的輝煌之作,尤其熟練掌握製鐘技術的西洋傳教士東來後,使中國製作的鐘錶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與西方並駕齊驅。中國御製鐘大多設計獨特、造型別緻、製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往往集雕刻、鑲嵌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具有相當高的工藝水平。鐘錶自傳入中國始就成為東西方之間相互瞭解的媒介,它已經不單單是實用的計時工具,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使者,其光彩奪目的表象背後隱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這是中國御製鐘真正的價值之所在。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