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人說:「此地將有大災,不可再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上集:【帝堯的故事】四十九:海人細講冰蠶得來經歷
且說帝堯所定的制度,是臨民以十二,也就是每十二年要各地巡守一次。這年正是應該巡守的年分。正月中旬,帝堯就商議預備,到了二月上旬,就啟身前行。這次目的地是在華山。帝堯的意思,還要乘便考察雍、冀二州水患的情形,兼到橋山祭奠黃帝的陵墓。所以預算行程的往返期間是半年。朝內的政事仍歸大司農等處理,其餘和仲、和叔、赤將子輿、篯鏗四人隨行。一路沿著汾水,向西南而來。
到了稷山一看,那裡原本是大司農開闢的農場,專用來示範躬耕教人民耕種莊稼的地方。如今卻成了汪洋一片,變成了水泊澤國。原來這稷山,正在孟門山東南,山上冒下來的洪水,此地首當其衝,將大司農多年所辛苦經營的農田與一切建築物,毀壞大半,現在這試驗場已經移到稷山南邊去了。
繼續往南,看到山海的東岸,低窪之地全被洪水覆蓋,百姓都聚集在丘陵高阜,跼蹐地過著日子。帝堯看了,惟有憂嘆。一路的撫慰過去。那些百姓看見帝堯來,卻都是竭誠歡迎,異常熱烈。帝堯向他們說道:「朕之不德,至有這等洪水大災,害得汝等流離失所,現在已多年了,還是沒有平治的方法。朕實在抱疚抱愧到萬分,面對你們的誠摯和熱情,朕更是不安之至了。」那些百姓道:「我們也聽洪崖仙人說,這洪水是天地之變,宇宙劫數。並不是聖天子之過。倒是因為聖天子的仁德,洪水雖已多年,而我們百姓仍舊衣食無虞,得以存活。這個就是聖天子的恩德呀。從前神農氏教百姓種五穀,現在聖天子亦教我們積儲糧食,移往高地,聖天子的恩德,真可比神農一樣呢。」
帝堯慌忙謙讓道:「朕哪裡可以比神農。從前神農帝嘗百草,創耒耜(ㄌㄟˇ ㄙˋ,lěi sì),始耕種,造福天下。現在朕一無功德,而汰侈已極,哪裡可比神農!」那些百姓聽了,齊聲道:「帝真是太謙虛了,哪裡有一點汰侈呢!作為天下帝君,戴的是黃冠,穿的是布衣,乘的是彤車,駕的是白馬,住的是茅屋,如此恭儉,令我們敬仰啊!」
這時雇的船隻已經在等候,於是帝堯率領群臣渡過水去。到了雷首山北麓,沿著山麓向西走就是華山。那時西方諸侯都已齊集。帝堯到了華山,分班朝見,考校政績,分別獎罰,都按成例辦理,不用細說。幾天之間,巡守禮畢,帝堯便要起程向西,哪知赤將子輿和篯鏗兩人都說要上華山去走走,要請一個假。赤將子輿是要去蒐集百草花做口糧,是極緊要之事。篯鏗呢,是年少好游,要跟了去玩玩,以擴眼界。帝堯答應了。自己卻與和仲兄弟,順便也來到華山,查訪閭閻(ㄌㄩˊ ㄧㄢˊ,lǘ yán)風俗。
早有那華山的封人前來迎接,見了帝堯,行過禮之後,便笑嘻嘻的說道:「嘻!你是個聖人。小人請恭祝聖人。第一項,願聖人壽比南山。」帝堯聽了,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求,不求。」封人又祝道:「第二項,願聖人富如東海。」帝堯又連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求,不求。」封人又祝道:「第三項,願聖人多生幾個男子。」帝堯又慌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求,不求。」
封人聽了,便問道:「小人的意思,長壽、巨富、多男這三件事,是人人所歡喜而欲求不到的,所以拿來祝你。哪知你件件不求,究竟是什麼原故呢?」帝堯道:「汝有所未知。這三件事,固然是人人所喜歡的,但依朕看來,求是求不到的。這是要有順天之德,神靈祖先保佑,才會有的。所以,作為一個人,只管順天承運,行善積德,則該有的就都有。不必去求;而且,如果一個人一心的只想著發財、長壽,未免就會太看重物利,如若把個人私利看的過重,就難免利慾熏心。盡做壞事。那哪裡還能有神的佑護呢?又怎麼還能有財長壽多子孫呢?況且,朕為天下君王,應該想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若是一心的只想求得自己的利益,那如何面對百姓呢?」
那封人聽了帝堯這番話,點頭道:「如此看來,你真是外王內聖之聖主啊!」躬身一揖,轉身竟飄然而去。帝堯想叫住他已不見蹤影了。
過了幾日,赤將子輿和篯鏗回來了,同來的還有一個道者。赤將子輿對帝堯說:「這是野人的舊同僚,姓伯名成,字子高,大家亦叫他作柏成子高。他在黃帝的時候與野人同朝為官。」帝堯猛然想起說:「是否就是為先高祖皇考製造貨幣的那位柏成先生嗎?」赤將子輿道:「是呀,是呀,『上有丹矸(ㄍㄢ,gān),下有黃銀;上有慈石,下有銅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青金;上有黛赭,下有鑒鐵;上有蔥,下有銀沙』,這幾句歌訣,此刻婦人、豎子都能知道,其實就是這位柏先生創出來的。所以這位柏先生,算得是發明礦學的祖師呢。後來黃帝乘龍上天,他也在龍背上跟了上去。我們足足有幾百年不見了,不料此次在華山上遇到,所以特地邀他來,和帝相見。」
帝堯忙向柏成子高施禮,口中連說道:「原來是柏先生,失敬,失敬。」當下就請他坐了,大家亦各就坐。帝堯便問柏成子高天上的情形。最後又問道:「先生既已上仙,此刻何以又到人世間來遊戲?」柏成子高道:「不瞞帝說,某已被謫,不能再在天上了。」帝堯忙問:「何故?」柏成子高道:「神仙是有劫數的,逢到劫數,不能不墮落人間。某適逢劫數,所以如此。」帝堯道:「怎樣叫劫數?」柏成子高道:「天下事物,一成一敗,叫做一劫。不過劫數有大有小,時間有遲有速;有的幾百年一劫,有的幾年一劫,有的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乃至幾千萬年、萬萬年一劫,都是有的。最大的就是天地之劫。天地之外,上下更有天地,無有終極,但是都有成敗。那個一成一敗,就是最大最大的劫數了。最小的就是蜉蝣,朝生暮死,亦是一劫。電光石火,忽明忽滅,亦是一劫。神仙之劫,亦有遲速,遲的幾萬年,速的幾百年、幾十年就要歷劫了。要看根基和層次而定。某根基淺薄,道行不深,只是有幸叨黃帝的庇蔭,得以上升為仙,但自己並無修養,所以已遭劫而墮落。」
帝堯道:「將來還能上升嗎?」柏成子高道:「只要道心不污塵心不染,仍舊可以上升,凡有人身者皆有機會可以上升,要看自己道心是否堅定了。何況已經列過仙班之人呢。」帝堯道:「現在先生做什麼事?」柏成子高道:「某初下界,空閑之極,無所事事。」帝堯道:「不揣冒昧,敢請先生如赤將先生一樣的出來輔佐藐躬,不知肯屈尊否?」柏成子高道:「有道之君在上,某卻不敢拒絕。但是跑到朝堂之上去,如入樊籠,某亦不耐。如蒙帝允許,封得百裡之地,叫某去治理治理,或者尚有成績,某是願意的。」帝堯大喜,就封柏成子高做了一個諸侯,他的封地就在華山東部一個肇山地方。柏成子高受命,就做他的諸侯去了。
這裡帝堯君臣仍舊一同起身到山海邊,雇了船舶,竟向西渡。四面一望,茫茫無際,那舟子一面搖櫓,一面向帝堯等說道:「這個山海,比從前大了三分之一了。從前哪裡有這樣大!自從孟門山上洪水暴發以來,滔滔不絕,統統匯到這個海裡來。田廬財產不知淹沒了多少,如今還是有增無減,聽張仙人說,這次是天下大劫難,這還只是開始呢!真是天降奇災呀!」帝堯忙問:「這個張仙人是誰?他怎麼知道這個只是開始?叫什麼名字?有怎樣的道行?」漁夫道:「他的名字叫果,能知過去未來之事。這洪水暴發之前,那張仙人就和我們說:『此地將有大災,不可再居。』當時小人等不甚相信,有幾個相信的,亦因為故土難離,安土重遷,不想搬動,也是心存僥倖。以致遭劫。後來洪水暴發,一夜工夫將所有房屋財產一齊衝去。小人等四家十二口,自分必死,大家用繩索繫在腰間,但求死在一處。所幸半路遇著幾株大樹,用手攀住,才得活命。當時的鄰舍幾十家,大半無從尋覓,就只剩了我們幾家!當初的家園都已變成一個大湖,田地都沒有了,所以只好來此捕魚為生了。如今想來,這張果豈非真是個神仙嗎?」帝堯道:「他住在何處?」漁夫道:「他的行蹤不定,有時在冀州,有時在雍州,有時在梁州。在雍州的時候,總是住在此地北面一座山上,小人等從前就是住在那座山的附近。從前小人們常見到他的。」帝堯道:「原來如此。那座山在北方,朕到橋山去,可要走過嗎?」漁夫道:「小人們未到過橋山,走不走過不能知道。」帝堯聽了不語。
忽然只見山海中有無數大船,連翩而來,是什麼人呢?
主要參考文獻:鐘毓龍《上古神話演義》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