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人間》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仁者不以欲傷生,知者不以利害義。聖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知,通智。)
[大意]仁德的人是不會為滿足私慾而去傷害生命的,有智慧的人是不會因貪利而去損害道義的。聖人深謀遠慮、思考問題想得長遠,愚笨之人則目光短淺。
忠誠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高尚的德行,而善於諂佞的臣子是致力於拓展君王的領土。怎麼說明這點呢?陳國的夏征舒殺害了他的國君陳靈公,犯下了弒君之罪,楚莊王於是發兵討伐,陳國人也聽從楚軍的命令,協助楚莊王討賊。莊王討伐有罪之人以後,留下一支部隊駐紮在陳國,楚國的大夫們都紛紛來向莊王慶賀,並稱讚這一措施。
當時申叔時正出使到齊國去,等他回國以後卻沒有向莊王慶賀和表示贊同在陳國駐軍的做法。這時楚莊王就問申叔時:「陳國叛臣大逆不道,我發動大軍討伐他們,平息了暴亂,懲處了罪人,群臣都來慶賀和表示讚許,唯獨你不慶賀也不讚許,這是為甚麼?」
申叔時說:「有人牽牛踩踏了別人家的田,那田的主人殺了牛主又搶走了他的牛。牽牛人的罪過是明顯的,但是既殺牛主又搶走他的牛,這樣的懲處也顯得太過分了。今天君王你認為陳國弒君者大逆不道,發兵征討,誅殺了罪臣,但卻還派兵駐紮在陳國不走,這樣使其他諸侯們認為君王您發兵征討的目的不在誅殺罪臣,而是在貪圖別人的國家,我聽說君子是不拋棄道義來謀取利益的。」楚莊王一聽,感到有道理,說:「你講得好。」於是便從陳國撤走部隊,並立了陳國國君的後代為新的國君。諸侯們知道這件事後,都來楚國朝拜楚莊王。這就是忠誠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
張武替智伯出主意,說:「晉國的六大將軍中,中行氏、范氏最弱小,而且他們內部又離心離德,現在正好可以討伐他們來擴展我們的領地。」智伯於是聽從張武的計謀發兵攻打了范氏、中行氏,並將他們消滅。
之後,張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韓、趙三家索要土地。韓家和魏家息事寧人就割讓了土地,而趙家不肯割讓。智伯於是脅迫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並包圍晉陽達三年之久。後來趙、魏、韓三家暗中聯合,秘密商議,一同用計進攻智伯,最終消滅智伯家族。這就是那些臣子致力於擴展君王領土的例子。
竭力促成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終於稱霸天下;致力於擴展君王的領土,最終使君王被人家消滅。所以,就是只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小國,但只要實行德政就能稱王天下,像商湯和周武王就是這樣;但反過來,即使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如果喜歡擴展領地,最終還是導致滅亡,像智伯就是這樣的典型事例。
(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