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稅的表述。(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博客)
【看中國2020年5月15日訊】受中共病毒疫情衝擊,中國經濟陷入了近四十年來最嚴峻的局面。全國人大法工委近日表示,當局正在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中國擬征房地產稅已經講了好幾年,如今再次提出又意味著什麼呢?
受國內經濟下行、大肆舉債、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中國地方財政赤字近年來越發凸顯。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只有上海的財政收支略有盈餘,其餘各省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赤字。其中,河南、四川兩省的赤字更是突破了五千億元。
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近期爆發讓中國地方財政雪上加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地方收入不到2.5萬億元,同比下降12.3%。雖然地方支出同期也有所下降,但其降幅明顯小於收入降幅。
當局正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一名負責人近日對媒體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認為,房地產稅早在幾年前就被列入了中國的立法計畫,但遲遲沒有進展。當局近期之所以重提這項立法工作,是因為地方政府赤字已經幾近失控了。
「這是因為政府沒錢了。中國房地產業按理說根本不存在稅基。比如你收物業稅的前提是什麼?前提是這個物業是有主的。那麼中國房地產的主人是誰?人們持有的房產證不是永久性的,只有幾十年的產權。」
長期以來,中國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是土地出讓金。上海易居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土地出讓金佔去年地方財政收入的41.8%,較2015年的比重增長了近一半。儘管中央政府頻頻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在國內經濟下行、減稅降費政策的驅使下,地方政府近年來仍然依靠賣地填補財政短缺。
受疫情影響,土地供應減少,開發商購地的積極性也大打折扣,土地出讓金近期縮水。中國指數研究院上個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三百座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十,住宅類用地的成交面積同比更是減少了四分之一。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表示,在這樣的困境中,地方政府急需新的稅源,但徵收房地產稅是把雙刃劍。
「如果徵稅的話,這對刺激消費和經濟增長不利。如果不徵稅的話,地方財政又難以為繼。這是兩者間的矛盾。但等到國內疫情結束、經濟好轉後,政府是有可能立即開徵的。」
說了很多年一直沒實現
早在2011年,上海和重慶兩地就開始進行房產稅試點。2011年上半年,上海和重慶的住房均價同比上漲了6.3%和7.4%,明顯高於一線城市同期房價的平均漲幅。專家指出,這表明兩地的試點效果並不顯著。
2015年,房地產稅正式被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畫,但此後連續四年都沒有登上常委會預備審議立法項目的日程。
與中國的土地出讓金制度相比,美國是擁有成熟的房產稅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經濟分析局和中國恆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房產稅佔美國地方稅收的七成多。由於美國稅收相對透明,而政府每年都會公開稅收款項的去處和使用情況,美國的大多數房主都是樂意繳納房產稅的。美國各州的房產稅稅率不同,但大多介於0.8%到3%之間,平均約為1.5%。
經濟學者李恆青說,與美國相比,中國政府財政支出不透明意味著納稅人常常被蒙在鼓裡,這難免會引發他們的質疑和反感。房地產稅立法工作計畫了這麼多年卻進展甚微,就是因為當局擔心民眾不買賬。
「政府為什麼遲遲不開徵房地產稅呢?因為它怕反彈太強烈。政府下不定決心,因為如果它收得太急,大家就抗稅了。抗稅了以後,如果它再收不上來,政府就失去權威了。」
中國經濟放緩和中共病毒疫情不但影響了地方收入,還重創了房地產業。早在2018年,萬科集團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本臺粵語部週四引述統計數據報導,今年一季度,全國前二十大房企中,有十九家的銷量同比出現負增長,跌幅超過三成的多達五家。
另外,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碧桂園的年報顯示,這家公司去年年底的員工數較前一年減少了近三萬人。不過,該集團內部人士上個月回應說,這當中的約2.5萬人左右只是「轉崗」了,還有一些人被調到了子公司。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