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兩個傳統活動 祛病延年消百病(組圖)


談到元宵節,人們總會想到賞花燈、猜燈謎和吃湯圓等,也有一些有趣又健康的習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談到元宵節,人們總會想到賞花燈、猜燈謎和吃湯圓等等,不過元宵節還有一些有趣又健康的習俗,像是跳繩和走橋活動帶有著祛病延年和消百病的意味,一起看看元宵節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些習俗,又如何與健康有關。

跳繩祛病延年

跳繩在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元宵節的跳繩活動則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明清時期跳繩大多都在正月十五日這天舉行。

明朝劉侗及于奕正撰寫的《帝京景物略・燈市》中記載:「正月十五日,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

清代《樂陵縣志》記載:「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

不只古時中國流傳著跳繩活動,朝鮮也有小孩在元宵節玩跳繩的習俗,作為祛病延年的娛樂活動。

跳繩屬於有氧運動,不只可以幫助孩童長高,也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在跳繩的過程中,雙手擺動及跳躍的動作可使全身多處肌肉收縮,達到改善血液循環,強化心肺機能的效果。

跳繩需要的繩子便宜,也可以自己製作,親友團聚時還可以採多人跳繩,短短5分鐘就可以達到慢跑半小時的運動成效,可說是方便又經濟的娛樂活動。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環境多為硬質地板,跳繩時應穿著運動鞋,以減輕關節負擔。

走橋消百病


在古籍中,可以看到許多關於走橋的記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不同地區皆可看到元宵走橋的習俗,又稱過吉祥橋、踩橋、踏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在古籍中,可以看到許多關於走橋的記載。

明代《帝京景物略》:「(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東華門外,曰燈市。……婦女著白綾衫,隊而宵行,謂無腰腿諸疾,曰走橋。」

明張宿《走百病》:「白綾衫照月光殊,走過橋來百病無。再過前門釘觸手,一行直得一年娛。」

周用《走百病行》:「都城燈市春頭盛,大家小家同節令。姨姨老老領小姑,攢掇梳粧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盡歸塵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頭風。」

古代婦女在家中並不常有機會出門,元宵節這天是女性少有可以出遊的日子,走橋也象徵著至少要走一段路,因此在這個節日裡,一家人總要結伴出遊到戶外走走兼賞燈,祈求百病盡歸塵土中。

元宵節是當年第一個月圓之日,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中醫認為,春乃萬物生發之時,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時機,此時到戶外散步走橋,對經絡通暢、舒展筋骨和增進新陳代謝大有助益。

散步沒有時間和場地的限制,而且在走路的過程中可以塑造腿型,若能注意正確筆直的走路姿勢,還能夠保持良好的腰形。不過現在空氣汙染日漸嚴重,在外出散步前應該注意空氣品質指標,若空氣品質不佳時,應減少戶外運動。

正月十五時,人們向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共同祝願趕走厄運,而在賞燈和吃湯圓後,也別忘了可以跳繩或走橋散步一會兒,讓自己今年健康散百病。

本文留言

作者洪宜晴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