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情感處理法的概念是,人實際存在的位置是OK的,人本來就是OK的存在。這與人的價值與尊嚴有關,而非人不會採取錯誤的行動。人有時會採取錯誤的行動,可是人有能力去察覺、思考與選擇行動,會想要往更好的方向成長。這是人的本質。這本來是很棒的,但有時卻會產生自己是沒有價值或尊嚴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而其中就與沮喪、自卑感、無力感以及憂鬱等不愉快的情感相關。與人說話時若時不時地感到矮人一截,那就是自卑感在作用。人們會期望能擺脫這樣不愉快的想法,往舒暢的狀態成長。即便過去對此做了許多嘗試,而且似乎要放棄了,但只要能知道解決方法並從中看見希望,就能再度喚起人們心中想要成長的欲望。
情感處理法是:
‧能減少不愉快情感的方法
‧能感受到在各種狀況下產生的自然情感的方法
減少不愉快感,就是消除對特定情況或對象的厭惡心情。例如下班回家後,因為一些瑣事就對家人產生過度的煩躁時,減少那分煩躁會比較輕鬆吧。擔心未來而感到過度不安時也是如此。此外,面對特定人物有過度的煩躁或憤怒時,要是能減少這些情感會比較輕鬆。而進行情感處理法就可以減少這些不愉快的情感,就可以做到這點。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所謂在狀況下感受到產生的自然情感就是:
‧要去感受而非壓抑
‧要去感受而非抑制
‧要去感受本來的情感而非不恰當的情感
情感本來就是適應性的,會促使人們做出恰當的行動。在諮商中,有很多例子都是因為壓抑或抑制了情感而產生問題。解決情感的壓抑與抑制,並且去感受情感有助解決問題。此外,不恰當的情感感受雖與壓抑、抑制無關,但有時也會形成問題。例如在失戀當下,該人本來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是悲傷,但卻改去感受替代情感(假的情感)——對對方的憤怒,因此會難以擺脫那分痛苦。因為能解決問題的情感正是本來的情感。
為了能讓各位深入理解如何去感受到在某些狀況下生起的自然、與解決問題相關的情感,以下將用事例來說明。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性諮商者過度在意朋友及丈夫,導致她在與其他人相處時很疲累。她總覺得自己不好,每次因為家事或育兒而被丈夫責備時,就會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即便朋友建議她:「你們是雙薪家庭,妳也有正職的工作,所以讓丈夫一起幫忙家事跟育兒就好。」但只要一看到丈夫不高興的表情,她就會覺得「讓丈夫不高興是不好的」,而無法拜託丈夫幫忙。而且她也不喜歡感受到憤怒。當丈夫抱怨她煮的晚餐:「是要我吃這種東西嗎?」她內心也會先冒出抱歉的念頭,無法去體驗到憤怒的感受。這樣的情況並非現在才產生,她自幼年時期起就無法體驗到憤怒。因此,她情感處理的主題就是去體驗到本來該生起的憤怒。要在適當的場景下體驗到憤怒,同時要能恰當地感受到憤怒。為此,就要著眼於在感受到憤怒的當下,身體所體驗到的感覺。之後就能察覺到身體那樣的感覺是憤怒、理解並接受自己的憤怒不是什麼糟糕東西,同時體驗、處理憤怒而非去攻擊對方,以及表現出憤怒而非去責備對方。最後,她減少了對他人過度的在意,也不再把任何事都想成是自己的錯,與他人交流而感到疲憊的情況也都消失了。所謂體驗在狀況下生起的自然情感,就是像這則事例所闡述的,去體驗相應於該狀況的情感,並藉此來解決問題。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拯救被情感淹沒的你:運用情感處理法,梳理情緒亂流》,作者:倉成宣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