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12月6日訊】(接前文)
2015年6月爆發的股災,是深刻烙印在國人記憶中的痛,第三次集體穿越而來的國人一時間毛骨悚然,對一個月後千股跌停的盛況充滿恐懼。不過這一次,有了豐富穿越經驗的中國政府躊躇滿志,對正確應對股災充滿了信心。
在原本的時間線上,從2013年中開始,央行向各大商業銀行提供借款,「以債為錨」印錢,幾乎是毫無節制可言。在數據上,2013年,6月底,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借款金額10219億,到2015年5月底已經飆升到30851億,增加了足足20632億。悲劇在於,商業銀行拿著這兩萬億的錢,同樣是無處可去。基建浪潮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流行的說法就是:全世界超過3分之2的大型施工機械都集中在了中國,再也無法消化如此巨額的增量資金了。投資實業這根本就不需要考慮,08年之後實業的地位就日益下降,到2015年已經是人人唾棄,完全不構成一個選項。房地產的話,從2010年之後國家逐步加強房地產調控,到2014年調控達到頂峰,限貸之後地產熱潮終於開始下降,城鎮居民的居住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所謂的住房剛需缺口已經填補完畢。在數據上,2013年的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3.06億平米,2014年下降到12.06億平米,2015年也只不過12.85億平米,整個市場已經喪失了增長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地產市場的熱度將會從此淡去。整個金融系統無法可想,終於找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炒股。
2013年6月底,滬深兩市的股票融資餘額僅2185億,到2015年5月底,劇烈上升到了20720億!短短兩年時間,券商就向股民借出了足足18535億的錢。券商其實都是窮逼,其實也沒錢,這筆巨款當然也是商業銀行借給券商,供券商提供給股民的。18545億÷20632億=89.8%。這意味著央行提供給商業銀行的借款,有九成都被轉移到了股市。有了銀行作為榜樣,社會資金當然也是蜂擁而至,向股民提供各種地下的炒股配資貸款。這種地下配資規模根本無從評估,粗略估計,也超過了1萬億。
在如此巨額資金的持續推動之下,中國股市從2014年中開始劇烈膨脹起來,滬指2014年6月底還在2000點左右徘徊,到2015年5月底已經超過5000點。任何一隻股票,稍微有點消息就能漲停。如果利好消息,那當然應該漲停;如果是利差消息,那就是利差落地,所以也是利好,也應該漲停。
純粹依靠巨額資金入場堆起來的股價上漲,與宏觀經濟本身毫無關係,與企業的經營情況本身更是毫無關聯,這當然屬於資產價格泡沫,一旦資金大潮退去,就會原形畢露,引發慘烈的踩踏事故。在原本的時間線上,到了6月份,金融監管部門終於對於股市泡沫忍無可忍,於是雙管齊下:央行開始收縮對商業銀行的借款,當月就收回了7587億,這就相當於是釜底抽薪;同時銀監和證監部門開始清查場外的地下配資。這一番調控,瞬間就引爆了股市泡沫,一場股災就此來臨。
從2015年6月13日開始,股市就開啟了千股跌停模式,滬指到6月底跌到4200點,7月底跌到3600點,8月底跌到3200點。借了巨額貸款的股民陷入了莫名的恐慌,每天連電腦都不敢開,幻想拔下插頭就能避免跌停的噩夢。股市瀰漫著一片絕望的情緒,股民集體選擇拋出股票,止損離場,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嘗試追加投入。
在這條原本的時間線上,從7月5日中國政府就啟動了救市,要求21家證券公司聯合出資1200億入市,以填補股市的資金缺口。這條利好消息瞬間刺激了市場,第二天開盤,滬指暴漲7%,散戶掏出了所有家底補倉,以求能夠彌補損失。但是證券公司並不是公益機構,它們當然不會心甘情願的掏出真金白銀救市。等到中午,所有股民翹首以盼的救市資金依然沒有任何動靜,所有人的希望在瞬間破滅,於是相互調侃:「救市資金在哪?你剛剛被忽悠進場的資金,就是救市資金啊!」千股跌停模式因此再次開啟,並且此後所有的救市手段都被視為忽悠,都喪失了公信力。7月8號證金公司宣布獲得了央行的無限度流動性支持,並出資2000億入資股票型基金,這已經無法獲得股民的信心。再之後的救市行動就處於迷霧之中,大傢伙再也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救市資金數據,只能從各種指數或者單支個股的突然異動來猜測,國家隊又干了什麼。最典型的案例是「梅雁吉祥」,這支連主營業務範圍都不明確的個股一度成為了救市資金重點支持對象,國家隊突然在季報中出現,變成了第一大股東,讓全中國的股民都驚掉了下巴,無從理解國家隊的救市邏輯。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模式自2015年股災開始開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這種充滿了神秘主義氣息的救市措施當然無法恢復市場信心,甚至,從國家隊的操盤手法來看,股民們總是隱隱約約的感覺國家隊並不是來救市的,而是來渾水摸魚,下手收割韭菜的。到2016年之後中國證券市場就屢次爆發大案,無數股神和證券大佬紛紛入獄,罪名統統都與在救市過程中收割股民有關。這簡直相當於股民的懷疑被間接證實了,於是中國股市自此步入漫漫熊途。兩市的融資餘額,到2015年底就下降到11713億,2016年底下降到9358億,再到2018年11月20日,已經下降到了7734億,滬指則已經跌到了2600點,相當於又爆發了一次股災。
但是這一次,有了兩次穿越經驗的中國政府深刻吸取了「神秘救市」的教訓。要恢復股民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公開透明。於是在6月底,股市泡沫開始呈現破滅徵象的時候,中國政府宣布了一項極具中國特色的救市措施:組建全市場型救市基金。這支基金由各大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證金以及財政部共同出資組建,救市方式為每天在集合競價時,出資50億,以當日開盤價一次性對全市場每一支股票下買單,買單額根據當天該股票市值佔全市場總市值的比例確定。如此連續購入100天。如果當時無法成交,該買單在整個交易日內也不能撤銷。在這100天內,該救市基金不會有任何賣出動作。一百天後由國務院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買入。如果市場已經站穩,該基金停止買入,並決定退出市場的話,則需要提前10個交易日向全市場公告,並按照買入模式反向操作,在全市場同時下50億賣單。
這種完全透明的救市方式讓集體穿越回來的中國股民震驚不已。雖然每天50億的買入額並不算高,對當時兩市合計3200餘支個股來說,平均每支的當天買入額僅150萬,這並不足以拯救每個股民和每支股票,有一大批資金鏈斷裂的高槓桿投機客依然被迫割肉離場。但是,對於更多的拿著自己的血汗錢參與股市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心裏有了希望,有了期盼,因此也對未來有了信心。持續100個交易日的國家隊穩定買入,讓他們能夠清晰的判斷自己能夠堅守到什麼時候,是否可以掏出口袋裡剩下的銅板來補倉。沒有了司空見慣的臺底交易和利益交換,現在這種救市措施清晰明確,每天國家隊下在各支股票下的買單清晰可見,讓所有人一眼看到,就在內心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國家穩定市場的堅定信念。金融市場的信心就這麼一步步的重建了起來。
更關鍵的是,這種完全「公開透明」的操作,自此就成為了中國政府干預金融市場的標準模式。無論是針對股市,還是針對匯市或者債市,中國政府不再堅持此前的神秘主義模式,而是組建各種公開透明的基金,讓市場見證自己的每一步行動,以此展現政府意志,爭取廣大國民的支持。這種模式消除了金融市場的猜疑,「極大地」穩定了匯率波動。並且,這種「透明模式」逐步推向了其它行政機關,「透明決策」的風氣逐步建立起來。當這條全新的時間線走到2018年,面臨全球信用緊縮,中美貿易逐步走向對抗模式的時候,這種透明決策模式幫助中國人認清了自己的處境……
2018年11月20日晚,中國人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進入夢鄉。他們沒有意識到,地球的公轉軌道即將再次發生一次無法察覺的偏轉,整個世界的時間線將會再次重置。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中國人已經經歷了三次集體穿越,並且成功的應對了每一次危機。即便再次穿越,即便再來一次,大家也都相信,總歸會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解決危機。另外一種可能性,另外一條道路,始終都是存在的。正如歌詞裡說的:誰沒有一些,得不到的夢,一笑看風雲過。(全文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