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降准。(圖片來源:nerthuz/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11日訊】中國央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降准)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除去此部分,降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人民幣。
相對於美聯儲三次加息,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已經是今年第四次降准,多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頹勢漸顯。有經濟學家撰文認為,中國對寬鬆貨幣已經上癮。
10月10日,路透綜合30餘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中國9月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速均較前月有所下滑。
招商證券報告指出,中國PMI新出口訂單和進口分項持續下滑給出了較為負面的信號,「中美貿易戰影響幾何需關注中美之間的進出口數據,由於訂單黏性和當前規模有限,我們預計關稅影響在短期仍不是主導因素。」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9日公布經濟分析報告,稱中美貿易戰若全面打響,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沈重打擊,會損失慘重。
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9日報導,由於中美關稅戰的很大一部分影響要到明年才會感受到,IMF將美國2019年經濟增長率預估從此前的2.7%調降至2.5%。
中美這場貿易戰自7月6日美國第一輪關稅措施起算,已有三個月。期間,兩國經濟環境的轉變差距不斷加大:美國相繼出爐的數據顯示經濟一片繁榮、被譽為是一代人的最好年代;而中國經濟則是陰霾籠罩,被稱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的時候。
中國央行上週日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預期大約淨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人民幣;同一天,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重申了積極財政政策。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決策層確實感受到經濟下行壓力日益沈重,才需要加大對經濟刺激提振的力度。
據《路透社》報導,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駿認為,本次降准的背景是8月份經濟數據依然低迷,背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近期地方政府債密集發行也導致金融機構在流動性層面並不寬裕。考慮已進入四季度加上政策效應的時滯,年內經濟增長的時間表已經較為緊迫,預計四季度至少還會有一次降准。
海通證券姜超團隊在研報中認為,今年以來,影子銀行融資萎縮、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用違約風險升溫,貨幣政策逐步邊際放鬆,10月再度降准表明寬鬆力度加碼,一定程度支持信貸和社融增長、緩解信用壓力。但降准釋放的是銀行表內資金,表外仍受限制繼續萎縮,再加上地方隱性負債的嚴格監管,這意味著降准對社融的支撐作用仍或有限,經濟下行壓力和信用風險仍存。
本次降准開啟了央行降准通道,未來大概率會有後續降准操作,並且,未來有望進入連續降准通道。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等人在8月撰文表示,貨幣寬鬆似乎成了一種癮,每隔三四年就會犯一次。中國央行似乎挺不住了,先是定向降准,然後是MLF,一切都很像2014年上半年。如果按照歷史的劇本發展,接下來就是全面降准、降息,直到地產、財政、金融全面放鬆。
過去一年多收緊銀根,去槓桿、擠泡沫,很不容易。如果轉向貨幣寬鬆,基本上可以說是前功盡棄、負向激勵。貨幣緊縮,一定是行百裡者半九十,而貨幣放水,也一定是一發不可收拾。
管清友認為貨幣寬鬆會帶來六大嚴重的問題:第一,貨幣寬鬆不能有效刺激實體,更多的是製造價格幻像;第二,貨幣寬鬆可能會重燃資產泡沫,導致經濟脫實向虛;第三,貨幣寬鬆可能讓去槓桿前功盡棄,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第四,貨幣寬鬆不可能完全定向,也不可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結構失衡;第五,貨幣寬鬆會導致財產性收入遠遠跑贏勞動性收入,加大貧富差距;第六,貨幣寬鬆會擾亂社會預期,阻礙改革和轉型。
事實上,北京當局正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要刺激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資產泡沫化,以及新增一輪債務的累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