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脾胃弱 巧用中藥調理(圖)


脾胃弱的人食慾差,可選擇一些甘溫、益氣、和胃的中藥來溫中健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脾胃弱的人常常沒有食慾,吃一點東西就腹脹難受,面色黯淡沒有光澤,精神疲憊沒有力氣,一不小心就拉肚子,這時可選擇一些甘溫、益氣、和胃的中藥來溫中健脾。

1、黨參

黨參因以山西上黨者最有名,故名之,可益氣養血,對於食少便溏,能補中益氣,常配合黃耆、白朮同用。民初中醫學者張山雷編著的《本草正義》中提出,黨參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2、茯苓

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成馬尾松等樹根上,可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對於脾虛諸證,能健脾補中,若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常與人參、白朮、甘草同用;若脾虛溼瀉,可與山藥、白朮、薏苡仁同用。

3、生薑

辛溫,可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對於胃寒嘔吐,可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功效佳,故有「嘔家聖藥」之稱。《本草綱目》中指出:「生用發散,熟用和中。」

4、陳皮

是橘的成熟果皮,晒乾或低溫乾燥,以陳久者為佳,故稱陳皮。產於廣東新會者稱新會皮、廣陳皮。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溼化痰,對於脾胃氣滯證,可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對於脘腹脹痛、噁心嘔吐、泄瀉,用之尤為適宜。

5、人參

大補元氣,對於脾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卓有功效。

6、山藥

是健脾補虛之猛將,味甘、性溫,還可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神農本草經》記載:「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草綱目》提出:「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以上幾味中藥,平時就可以常使用,對於增強脾胃健運,效果是很好的。

7、巴戟天

《本草備要》中提到巴戟天:「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溼,治風溼腳氣水腫。」巴戟天能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尤能健胃補脾,對於腎陽虛弱的陽痿、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同樣卓有療效。巴戟天溫腎壯陽益精,補腎止瀉,對於肝腎不足的筋骨痿軟,腰膝無力,或風溼久痺,同樣是益精強骨,又除風溼。

陳士鐸的《本草新編》中對巴戟天如此說:「巴戟天,味甘、溫,無毒。入心、腎二經。補虛損勞傷,壯陽道,止小腹牽痛,健骨強筋,定心氣,益精增志,能止夢遺,此臣藥,男婦具有益,不只利男人也。世人謂其能使痿陽重起,故云只利男子。不知陽事之痿者,由於命門火衷,婦人命門與男子相同,安在不可同補乎。」說明巴戟天的補性,男女皆適用,且對脾胃之功效如是說:「夫巴戟天雖入心、腎,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則必生脾胃之氣,故脾胃受其益。湯劑用之,其效易速,必開胃氣,多能加餐……」表示巴戟天可增進食慾,讓消化功能增強。

本文留言

作者鄧正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