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秦山】康熙大帝:《讀書貴有恆論》(圖)

 2017-07-26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秦山】康熙大帝:《讀書貴有恆論》
康熙大帝主持的日講曠日持久,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帝王讀經,留下了數百萬字的講義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經筵日講是康熙親政主事後力推的一項重大決策。經筵,原是順治朝所定的年例,即是講讀清朝列位先帝「祖訓」的盛會。康熙將「經筵大典」改為「經筵日講」,選內臣御前每日進講漢儒經學典籍,隔數月,舉行大典交流進講,令滿朝文武拱立竦聽。

經筵日講須取《四書》《五經》及《通鑒》等治亂興衰之典籍而「講貫紬繹」。為使經筵日講不流於形式,徒於虛名,康熙親自圈定進講官員的名單,任命吏、刑、工、戶、翰林院各部高官十六人為主講。

康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在康熙的督導下,經筵日講逐成制度化,堅持不懈,前後持續長達十五年之久,歷代王朝實難出其右。

據《康熙政要》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聖祖皇帝吩咐學士傅達禮說:「我因為修葺宮殿,明天將移居瀛臺,暫時留居數日。每日進講經義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修養德行也期望日日進步,不容許稍有停頓。因此請各位講官每天到瀛臺來,照常進講。」

聖祖皇帝又吩咐說:「學問之道,在於實心實意研究探索。假使視為虛應故事,進講完畢就置之度外,這是徒務虛名,對於身心有何裨益?我在各位大臣進講以後,每每再三仔細尋繹,從而有所心德。尤其必須針對具體人與事加以考究,務求道理明確透徹,方才罷休。至於政務餘暇,無論寒暑,唯有讀書練字罷了。」於是御筆親書一行,賜給他觀看,並說:「帝王之學不在此,我並非專攻書法,只是閑暇時節游情翰墨罷了。」

聖祖皇帝又吩咐講官熊賜履說:「我考察你們所撰寫的講章,比張居正的《書經直解》更為切要。」熊賜履上奏說:「臣等只是尋章摘句的小儒,不過是敷陳文義罷了。至於明達道理,有會於心,並在日用實踐中加以運用,就在皇上自己所得了。」

聖祖皇帝說:「講明道理,乃是做學問最為切要的功夫。這樣,自我修身,治理他人,內心才有所主宰。如果未能講明道理,那麼一切事務,從何處取則呢?」又吩咐說:「做學問的方法,畢竟以端正心意為根本。」熊賜履上奏說:「皇上的諭旨洞見及此,可謂得到了千古聖學的心脈相傳了。」

聖祖皇帝又吩咐講官等說:「人心至為靈通,出沒沒有羈絆,一刻不親近圖書冊籍,其心靈未免就會有所旁騖。我在宮中手不釋卷,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於是撰寫了《讀書貴有恆論》。

《讀書貴有恆論》原文及參考譯文如下。

《讀書貴有恆論》

清・康熙大帝

[古文原文]為學之道,朕既要其本於毋自欺矣。雖然,尤患於始勤而終惰也。蓋聖賢入道,非學之難,而有恆之為難。

《書》曰:「為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夫虛己受人,勤以勵己,則其所修,常若源泉始達,汨汨不已。而必曰時者,則恆之說也。

《詩》曰:「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年夫君子博聞強識,敦行不怠,以故知日廣而能日崇。若朝勤而夕懈,進銳而退速,則學彌晦矣,何光明之有?是詩人之言,要亦恆之說也。

人之為學,非好之篤、嗜之深,其勢必不能以持久。何則?詩書之氣,未克浸淫於性情之內,則離而去之矣,求其學之有成,詎可得哉?

朕自八齡,雅好典籍,無論細旃廣廈,諷詠古訓,日與講臣共之,即至鑾車帳殿之間,罔廢圖史,尋味討論,弗敢畏其艱深而阻焉,弗敢騖於外物而遷焉。蓋初終如一日也。

然聖賢理道,至為精微,朕孜孜矻矻,愧僅得其糟粕耳。苟能由是而益加勉焉,庶於學問之途,或尚有所獲,但恐志氣怠弛,乘於不覺。《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此言克終之不易也。朕用是兢兢焉,以有恆為警雲。

(源自《康熙政要》

[參考譯述]做學問的方法,我既要以不欺作為根本,又要以開始勤奮而最終怠惰為大患。這是因為聖賢入道,並非以學為最難,而是以持之以恆為最難。

《尚書》上說:「學習只有謙虛而專心致志,則無時不敏,那麼所修之學就會源源不斷而來。」謙虛以接受別人,勤奮以激勵自己,那麼所修之學就會像源泉一樣暢達,汩汩長流不斷。而一定要說無時不敏,就是持之以恆的說法。

《詩經》上說:「學習當以積漸,日積月累,精進不止,就能達到無比光明的境界。」君子博聞強記,勉力實踐,因此知識日益廣博,才能日益提高。如果是早晨勤奮而晚上就懈怠,銳意精進就會加速退步,那麼學習就會更加晦澀,哪裡談得上無比光明的境界?這是詩人的說法,但關鍵也是持之以恆的說法。

人們做學問,如果不是非常喜歡甚至深為嗜好,勢必不能堅持長久而不懈怠。為什麼呢?詩書之氣,如果沒有浸淫於個人的性情之中,就會離他而去,這樣要求其學業有成,怎麼可以做到呢?

我從八歲登基以來,就雅好典籍,不要說在廣廈細旃(傳道授業的場所)之上,諷誦古訓,每天與講官共同探討,就是到鑾輿之中、帷帳殿閣之間,也不荒廢研圖讀史,尋味討論,不敢因為其內容艱深而心存畏懼有所退縮,不敢因為追求外物而有所變化,從而自始至終猶如一日。

然而聖賢道理,至為精妙,我勤奮不懈,自愧只能得其糟粕罷了。如果能夠因此更加勤勉,差不多在學問的道路上,或許還會有所收穫,唯恐志氣懈怠廢弛,於不知不覺間為其所乘。《尚書》上說:「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句話就是說的善始善終多麼不容易。我因此謹慎戒懼,以持之以恆作為警策。

筆者按:

康熙大帝倡導經筵日講以講究實效為重,康熙大帝主持的日講曠日持久,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帝王讀經,留下了數百萬字的講義資料。通過長達十五年的日講學習,康熙大帝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學的思想體系及精神實質有了全面透徹的理解,並吸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儒家學說的主要思想作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據。

歷史證明,康熙大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和治國的理論基石,開創出「康雍干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各種史料的記載顯示,康熙大帝一生都是勤學不怠,而且手不釋卷的習慣橫貫一生,是歷代帝王中難得的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全能帝王。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無論是修習學問,還是修德正己,善言善行,大家都有體會,堅持一時容易,堅持一世不易!真能腳踏實地、努力實踐一生,精進不止、勤奮不懈,真的要面臨很多的考驗呀。康熙大帝的一生給後人以無限的啟示,無論做什麼都「貴有恆」!讀了康熙大帝的《讀書貴有恆論》筆者很受觸動,將美文分享出來,一來希望讀者受益,二來也自勉之,希望自己無論在學問上,還是修身上,都能夠善始善終,持之以恆,精進不止。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