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陳秋穎綜合報導)河北省臨西縣一戶農家珍藏的一道康熙年間頒發的聖旨,近日曝光,吸引眾多考古專家和歷史愛好者關注。聖旨上力透紙背的楷書,令眾人驚嘆。
據陸媒報導,這道聖旨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頒發的給時任四川重慶府南川縣知縣吳成龍和他的亡妻劉氏、繼妻陳氏的。
聖旨中,「雅擅才能」、「不忘顧復斯民之責」等文字,讚揚了吳成龍的辦事能力,體恤民眾疾苦的品質。同時,聖旨也表彰他的兩位妻子優良的持家作風和傳統,吳成龍和兩位妻子分別被封為「文林郎」、「孺人」。
據《吳氏族譜》記載,吳氏家族在清朝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在清早中期共有四世六人為官。由於吳成龍為官清正,後又升任蒲按州知州、刑部員外郎等職。
這道聖旨雖已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保存基本完好。聖旨材料為提花錦緞,整體底襯是縱橫交錯的雲彩圖,總長1.2米,寬0.31米,聖旨上寫滿漢文和滿文兩種文字。聖旨正文漢字部分用楷書書寫,共計19行,325個漢字,滿文部分共計23行。
聖旨曝光後,吸引眾多考古專家和歷史愛好者關注。有評論稱讚,「這毛筆字真絕了」,也有人感慨,「聖旨的繁體楷書簡直如一道工藝,光是看就感覺強大的威嚴氣場,不敢造次。」
當代詩人、作家流沙河先生曾指出,「每一個正體字都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個簡體字都無法證明其存在的理由。」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老愚曾在文章中引述流沙河的話說,「因為使用簡化字,我們已經很難明白古人的真實意思。」對於簡化字的弊端,流沙河認為,簡化字使傳統文化發生斷裂,比如研究古文字學的「小學」失傳。
在流沙河看來,中國政府之所以對恢復正體字持消極態度,根本原因就是中共不願意否定自己的所謂「革命成果」。流沙河指出,中共把簡體字作為施惠於民的文化功績,對自己的文字改革念茲在茲。而取消簡體字就等於承認自己文化政策的失敗。
中共建政後,大力推行簡體字、拼音輸入法等,嚴重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1956年1月,大陸正式推出《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簡化字總表》出版,簡體字總數已經達到2236個。當時毛澤東的方針時,「在實行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豎排書寫改成橫排書寫。
美國《中國事務》雜誌主編伍凡認為,簡體字是中共文化的一個圖騰,真正目的是消滅中華傳統文化,讓當代年輕人無法閱讀1949年中共建政前經典古籍,從而把中華兒女變成「馬列子孫」。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