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25日訊】過去幾個月,一直在說房地產將開始去財富屬性(也可以稱呼為去資產屬性),很多朋友都有疑惑。看到近日的一篇報導,估計也就清楚了。
某市管理層規定,一塊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取得房本十年之後才能出售,這是一個什麼含義哪?中國一般的房屋壽命有多少?也就三十年左右。十年後,不知道成為什麼樣子了;如果出售,值多少錢?再有,十年後,社會會怎麼變?本幣會怎麼變?實際上意味著房屋已經徹底喪失了流通功能,也就意味著不能兌換成貨幣實現其購買力,房屋與M2脫離了關係,最終,就是房屋失去了財富屬性。
它就是一處蝸居。
有些社會,只准許無產階級存在,沒有完整意義的私有財產。從滬深股市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到今天,完成了一個歷史上的小循環,房子只是一個住處,失去了價值。
下一個失去財富屬性的會是股市嗎?你懂的,在此實在不便進一步解釋。
中國下一個失去財富屬性的會是股市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原因都只有一個,當這種所謂的「私有財產」開始影響權力運行的時候(看看去年人民幣灰綠的走勢就知道),前者只能陣亡,沒有其他出路……
其二,以前說過土地貨幣,闡述的是在特定的土地上什麼才是財富的核心。其實,在特定的社會,土地、金銀、紙幣當然也包括房子,都不是財富的本質,核心只有一個——信用。
最近幾天,一瓶2塊錢的農夫山泉很火,因為對比的是398元一瓶的礦泉水,這裡的含義是什麼?2元一瓶的礦泉水,意味著社會是以價值、法律為基準來運行的,任何人都要遵從。而398元一瓶的礦泉水代表的不是水,是權事,意味著社會是以等級和權勢來維持運行的。那樣的場合,即便一瓶水賣10萬元也一樣。如果自購之後才能入場,很多人也會爭相恐後地購水、參加。因為這意味著身份的改變、彰顯了等級、有權力擁有與自己的權力相匹配的「財富」。
如果為此大驚小怪,還沒畢業呢。
第三,很多朋友讓筆者推薦書籍,有些地方是有各種社會學、財經經濟學專業書籍的,但有些社會注定沒有。在特定的土壤上,如果非要說有財經經濟書籍,那只有兩本,第一本是《史記》,第二本是《資治通鑒》。筆者是個不讀「書」的人,十幾年前翻過一兩本關於專業的財經、經濟書籍,此後再也不看了,覺得純粹是浪費時間,更願意讀一些古代醫學(比如黃帝內經)和歷史書籍。
所以,只能辜負大家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校對:文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