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6日訊】資金出海,在香港安全麼? 或者說:配置海外資產,分散風險,是否該考慮香港?
在一些人眼裡,香港充滿了「某獨一小撮」,基本上已經是天下大亂。而在更多的看官眼裡,似乎計畫經濟之手已經伸到香港,再加上某長也亂說什麼權宜的「一國兩制」 該結束了……
所以,不少人紛紛表示擔心,如果自己做資產配置的時候考慮了香港,會不會受到影響。所謂受影響,大致是財產突然無法再受自己自由支配,甚至也被關門打狗剪了羊毛。
各位的擔心確實有理由。大家願意在香港配置資產,第一個理由是法制:認法不認人,個人產權受到保護。二是經濟和社會上的freedom:免稅港以及獨立的傳媒體系。而這兩個得以保持的前提是「一國兩制」制度和香港基本法。現在既然「一國兩制」都可能不再,法制和經濟/社會freedom也就難說。
筆者以為,由於現在外面波詭雲譎,各方都在求穩定,香港至少在看得到的近幾年不會大變樣。而更長遠看,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官老爺有求於人,香港狀況或許不會好轉太多,但多半也不會惡化。小孩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筆者這就為大家分析下,香港如果真從兩制變一制後的利弊:
先談利:香港是緩衝地帶,維持現狀曾經給中國帶來很多利益,在未來也會給中國帶來一定利益。
資金放在香港安全嗎?(網路圖片)
官老爺們再莽撞也有心機的。不然當初參加朝鮮戰爭的部隊,明明都是三野準備用來攻打臺灣的主力兵團,為啥非得換個馬甲叫做「志願軍」?得勝諾夫百萬雄師過大江,一直打到南粵,為啥就不跨過一條小小的深圳河?說白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老爺也需要一個緩衝區來做一些裡子裡面的事情。後來的情況證明了得勝諾夫是對的:霍船王的船隊為中國軍隊提供了大量物資,而後來的希臘船隊更是直接幫官老爺們度過了最困難時期。遠了不說,遼寧號航母的前身瓦良格號也是用香港商人的名義拉回來改裝的。
再後來,改革開放,中國地方金老爺們到處去求爹爹告奶奶,美歐拿著錢始終遲疑不敢進來。最後還是靠香港把塑料花工廠、玩具工廠和衣服工廠轉移到深圳,才好歹把五個特區中的一個深圳建設成功了。
如今的天下大勢是美國加息,新興國家的資本紛紛表示沒有信心,要往美國跑路。而香港這個地方還可以被用來充門面穩定軍心。比如每個月的進出口數據及實際利用外資數據不好看怎麼辦?有了香港就好辦:把國企的資金弄到香港再拿回來投資,好歹看上去也似乎確鑿可以充做外資。這樣至少可以穩定住國內的軍心。說不定還能連一些不懂行的人都忽悠住。如果沒有香港這種資金可以自由來往,資產歸屬可以保密且受到法律保護的自由港,換個主權國家,人家肯定不允許你這樣上下其手的。沒有了香港,官老爺就還真的沒法子了。
還有如今的「一帶一路」,那一路上基本上是窮山惡水和刁民,做生意只會賠本。但一帶還是不錯的,畢竟海運是最便宜的,而且一帶上的國家土豪比較多,也比較友好,前不久一帶上的沙特不是還來送錢麼?
泰國不是也訂購了中國的潛艇麼?
而香港又是一帶的抓手。地方老爺們想要出政績陞官就要找人圍場子招商引資。很多地方金老爺們(比如山西)名聲不好,圍了一個場子招商別人不一定來,可以請香港的士紳出面來辦。客人來了才發現其實鴻門宴主人另有其人,但來都來了,礙於面子,多半也還是會聽一點解釋的。所以就經濟上講,香港還是保持現狀好,不然不但有的貨不好買,想找土豪圈錢,都找不到地方圍場子了。
經濟上香港可以被利用,政治上也可以。綜上所述,香港維持現狀的利益是巨大的。
再談弊,竊以為如果改變了現狀,官老爺們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首先,大量中國二代們是以香港為基地做生意圈錢的,如果沒有這個自由港,損失會很巨大。去和洋人談生意或者圈錢,大陸公司自然不及香港公司好使,比如遼寧號航母就一定要香港商人才能搞定。另一方面,內地很多二代也可以靠這個賺一點小錢錢,比如王石當初倒手玉米,不就是通過香港來轉手的麼?而且在香港上市圈錢的藍籌股大都是大陸企業,既有中石油、工行、建行這樣的國企,也有騰訊這樣的私企。同時大量大佬都在香港有房產和資金管理辦公室(包括馬雲和小馬哥,前者優才計畫,後者常駐香港)。如果香港真出了事,樓市和股市會有大震動,萬一跳水,那中資損失是慘重的。別的不說,光股市就是三萬億美刀的水平,即使把外匯儲備用光都不一定填得起來。
其次,香港事關涉到洋大人,茲事體大。老爺們雖然可以在內部不講規則,對外那還是要當」負責任大國「,不敢耍賴的,畢竟面子要好看。所以才會有中國會尋到千條理由要和美帝搞好關係這一說。
德國銀行,日本商團在大陸的投資想要退出,雖然官老爺又在耍賴拖延,但總還是走出去了。最近又放寬了進出口一定要一比一的規定。
而香港成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已接近半個世紀。這裡的公司管理並檢測著東亞的財富流動。大量外資公司在這裡設有總部,不少洋大人在這裡有自己的利益。如果真把計畫經濟之手伸到香港,管制住這些資本。那老爺在全世界恐怕會招來如潮的惡評和各種懲罰大棒的吧。
第三,香港700萬人,生活質量如果大大下降,那是肯定會鬧事的,那就是巨大隱患了。這個不是經濟問題,這裡不多說。就化用一個笑話:美國前總統里根講過一個笑話:一條美國狗對一條蘇聯狗和一條波蘭狗說,在美國的話,只要你叫得夠久,就會有人來餵你肉吃。波蘭狗問:什麼是「肉」?蘇聯狗問:什麼是「叫」?
這個笑話的中國版本是這樣的:一條香港狗對一條東北國企狗和一條西北狗說:在香港的話,只要你叫得夠久,就會有人來餵你肉吃。
東北國企狗問:什麼是「肉」?
西北狗問:什麼是「叫」?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現在香港汪叫兩下好歹還有肉,雖然也是寵物狗,但比前兩種狗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就這樣看,目前維持香港現狀利大於弊,而如果改變現狀,恐怕是有弊無利。筆者希望以為廟堂中人不至於會這麼笨吧?即使一兩個笨,總還是有白紙扇智囊團來告訴他們其中利弊的吧?
那麼,就長期來看,香港是不是會衰落?筆者以為可能性較小。香港作為一個城邦,是靠著大陸而興起的。大陸經濟上行,逐漸開放,香港就會逐漸衰落。但如果大陸保持不變或者經濟越來越下行,逐漸閉塞,那麼香港就會重新煥發。
無論香港還是新加坡,都很像《權力的遊戲》裡面以威尼斯為藍本的商業城市布拉佛斯:
布拉佛斯主要靠通商為生,其主要市民是那些曾經在地底挖礦的飽經苦難的無面者的後代。他們的祖先不願意被瓦雷利亞人奴役,從而跑到大陸的末端開闢了避難所。當然,布拉佛斯的原型,據喬治馬丁的世界觀來看,就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威尼斯也是歐洲貧民和商人為了避免北方蠻族入侵而建立的避難所,是黑暗中世紀裡少有的經濟發達的城邦國家和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們的機會來源於大陸的落後閉塞,當歐洲大陸的其他地區,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對外開放,威尼斯也就逐漸衰落了……
但問題是,現在大陸經濟大家都看得到:逐漸下行。連官方喉舌的權威人士都勸大家要正視經濟L形下行的趨勢。
本來最有可能代替香港的是上海。所以大搞自貿區,企圖擴大開放。然而就現在來看,上海自貿區不但沒搞起來,還被雄安搶了風頭。恐怕以後也難說了。而雄安新區更多的是疏解帝都的壓力,離海那麼遠:看著也不像是對外的貿易區,恐怕是難以替代香港的。只要權威人士的判斷正確(多半的,地球人都看出來了),那麼香港雖然難說煥發第二春,但起碼不會變得更糟是很可能的了。畢竟一來熱錢要出來搖身一變外資。
所以筆者的判斷是:只要中國經濟下行大趨勢不變,香港很難變得更壞,說不定會煥發第二春。
畢竟,周小平那篇文章也只存活了一天而已,連大陸某官員要一國一制也被搞成妄議中央的典型了。
說這麼多,大家或許會以為香港也有其可取之處了。但真要資金出海,技術操作也很重要。畢竟香港雖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出海來這裡,被保安送回去的肖建華就是例子。所以,不同的小民出海香港恐怕應該帶著不同的目的,進行不同操作:
1)如果你是良民,一點白色的血汗錢,即使在百萬左右,放香港是非常安全的。理由前面講過了:香港現狀不會大變。如果香港的外資銀行都挂了,那基本上就要變天了。雖然現在海外投資被管制,但是重疾險是完全合法的,官老爺也是人,很多官老爺及其親屬自己也在香港買了保險,他們自然是要留個門路的。各位如果不懂,那就虧了。
2)有看官和筆者交流時坦言,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間選擇了香港,主要因為:a)錢也不多;b)英語差;c)往返香港容易些,也更實惠。加上香港好歹還有法制保證,所以香港算得上是平民實惠的「鐵金庫」(原諒我用這個梗,愛這個美劇),理財的避難所。
3)灰色的錢,可以拿香港為跳板。這種小筆資金,說實話官老爺基本是看不上的,在香港可算安全。大筆資金,在美國歐洲澳洲都是要交稅的,成本也很大。所以部分香港,部分美國最好。
總結:如果你只有幾十萬百來萬,跑到美國甚至新加坡去來回一趟機票都好幾千,而且急著要用錢去拿回來也不方便,還不如在香港開個賬戶,起碼比內地更有保障,另外交保險費和理賠也更方便。如果你資產上千萬,可以先把香港當跳板,在這裡放一部分錢,買個重疾險作為急需時的現金庫。然後其餘的繼續出海去美國或者歐洲澳洲紐西蘭。
一言以蔽之,香港是一個金融商業城,一個信息結構洞,一個生意談判場,一個貿易中轉站、一個理財避難所。這裡有望北樓,有征西館,有窺天局,有水碼頭,有鐵金庫。我等小民居此者可獲信息,可解局勢,可求跳板,可談生意,可求平安。
筆者不過紅塵中一個迷途小書僮,不求聞達,卻有幸居此,大概也是因緣際會吧。
(編註:為了便於讀者閱讀,文章略有刪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校對:文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