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資出走 房產新興區域湧現

 2016-12-18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6年12月18日訊】人民幣匯率波動,美元加息,中國樓市價格高企且正處於最嚴調控中,投資者的錢該流向哪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中資機構將目光轉向了海外。

放眼全球,在廣泛吸收外資、成為資產配置之選的房地產市場中,傳統熱門城市如紐約、倫敦、多倫多等依舊火爆,倫敦不懼脫歐逆勢而上,紐西蘭、澳大利亞正在升溫,德國成為新秀,中資機構蜂擁的馬來西亞新山、馬六甲等地區也開始嶄露頭角。

作為第一太平戴維斯國際物業住宅部中國區負責人,周玉親身經歷了這幾年的中國資本出海潮,感受到了市場和投資者的巨大變化。「今年是最忙的一年,因為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把資產全球配置提上了日程。」她說。

周玉表示,國際上富豪人群配置海外資產的比例一般為25%,而中國人現在只有5%,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全球房產配置潮

在各國匯率和貨幣政策劇烈變化之下,資產配置全球化成為一個超級熱點。

對於中國人和中資機構而言,在其多元化資產配置中,對於房地產的偏愛仍是第一位。出國購買資產,首先看的也是房地產類資產。

「從全球範圍來看,今年投資熱門的區域更熱了。」周玉說,尤其三季度以來,投資者對於紐約、倫敦這些頂級城市的熱情更甚。她認為,英國脫歐疊加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推動了海外資產配置的新浪潮。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春天已經過去,下一波春天什麼時候來,甚至有沒有還是未知,這其中有很大的泡沫。以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在經歷大漲後,鎖住了很多人的錢。而原本被投資者看好的杭州、南京,在調控後都不能再購買了。」

她以英國倫敦為例,「8月脫歐帶來市場震盪,但英鎊的貶值使購置成本降低,海外投資者更將這視為很好的投資機遇。」

周玉認為,不管市場怎樣變化,倫敦依然是最值得投資的市場。

第一太平戴維斯跨境投資部主管Rasheed Hassan也表示,尤其是在英鎊貶值、價格調整的背景下,購置成本較三個月前下跌了15%-20%。從中長期投資角度,倫敦資產頗具吸引力。

而由於買家觀望脫歐談判進展及其對英國與倫敦經濟的影響,為確保成交,房價應該還有6%-7%的下行空間。房價將在2019年重拾漲勢,2017-2021年間可實現近21%的累計增長。

「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是全世界最為國際化、流動性最好的兩大城市。」周玉解釋,「房地產不像股市般快進快出,而是具有流動性限制。像在美國紐約,許多客人指定買在曼哈頓,那裡投資性房產流動性是最好的」。

她進一步舉例,「在出臺針對外國人的重稅前,加拿大溫哥華也很受歡迎。」今年8月,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對海外購房者一次性徵收15%房產轉移稅,令溫哥華樓市快速降溫。

周玉認為,除傳統熱點投資城市外,值得中產階級去投資的新興區域還有德國。過去二十年以來,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房產和土地沒怎麼漲價:德國和日本。近期德國部分城市房價漲得非常快,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機會。

「很多人認為英國脫歐也讓德國房地產市場更火,因為德國是歐盟經濟最好的國家。」周玉說,但它依然不會成為像倫敦、紐約一樣的主流投資市場,因為德國不能貸款,語言使用範圍窄,只能成為一部分人的選擇,投資帶動的房價上漲可能會出現在以柏林為代表的一部分城市。

而在東南亞國家,周玉表示儘管在馬來西亞、泰國曼谷等地中資機構投資興起,但她從傳統房地產投資指標角度分析,這些地區不太具備投資條件。

從房價曲線來看,馬來西亞樓市一直非常穩定;且房產的價值衡量要考慮到其租賃價值,如果沒有租賃接力,這個市場的投資屬性就會變弱。「除非保值非常好,否則沒什麼必要去介入。」她認為。

投資者在成長

作為資產配置市場最為重要的參與者,中國投資者的意識、視野和方法論一直在提升,在周玉看來,這是一件好事。

「剛開始向國人推薦海外房地產業務時,感覺很困難,那時海外資產配置的概念尚未普及。」她說,在西方發達國家富人的國際資產配置達到25%,而中國現在5%都不到,總體來說現在中國人的資產配置較為單一,導致伴隨的風險也大。

不過,這幾年她明顯感覺到中國投資者觀念改變得很快。傳統「富豪人群才需要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的觀念被突破,更多中產階級開始意識到,需要通過資產配置的豐富性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戴德梁行發布的《中國對外投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房地產市場累計投資達170億美元,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跨境房地產投資來源。

在周玉看來,觀念的改變,一方面是投資經驗和時間的積累,一方面是中資機構掀起對外投資熱浪,給個人投資者啟發。

根據《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披露,2013年至2015年間,中國企業的海外房地產投資總額超過25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接近50%。

「除綠地、萬達這些房地產機構外,中國平安、人壽等險資也在積極走出去。」周玉表示,但中資機構對外投資房地產也會遇到許多波折,在法律和文化方面經常會水土不服。

例如,萬達於2016年初以2.65億歐元購入西班牙大廈,但是其拆遷方案遭到了當地7萬人聯名反對。今年萬達宣布以2.72億歐元將項目賣出,據萬達酒店估計,計入兩年來匯率變化等因素,萬達淨虧1.1億港元。

周玉認為受挫的深層次原因,是中資機構海外投資房地產的根基並不深,面臨資源匱乏、競爭者強勁的現狀。在中國積累的管理經驗以及專業判斷具有強烈地域特色,不一定會與海外文化、管理相兼容,甚至可能起強烈衝突。

「且現階段,中資機構海外開發的項目多是針對海外華人,客戶群體相對狹窄。」周玉說,可參照的是,澳大利亞房地產商則是到海外建當地人喜歡的房產,從地段、產品戶型、外觀設計等入手。「他們就是紮紮實實做生意,不追求如歐洲第一樓這樣的名氣。」

她還指出,中資機構出海,往往習慣於遵循在中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心態,有時為了沖一個數字不惜代價,這在西方當地社會很難操作。

第一太平戴維斯的報告也顯示,中資進行海外投資房地產時既有利率低、市場自由與市場成熟度高、物業投資類別多、租金回報率好等機遇,也會存在政治風險高、法律稅務複雜、經濟復甦緩慢、物業價值增長緩慢等風險。

不過周玉認為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投資者,在海外的投資經驗會越來越豐富,相信最終也能適應當地文化。

責任編輯: 何雲 来源:21世紀經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